推进新时代政法工作现代化,济南司法行政——
深悟笃行 推进省会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




我市召开法治济南建设示范创建工作部署会议。
开展市政府法律顾问“服务项目法治护航”活动。
法律援助进乡村。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奋力推进济南政法工作现代化的重要一年。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是政法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济南市司法局着力推进思想观念现代化、工作体系现代化、工作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彰显司法行政工作鲜明的政治性、彻底的人民性、显著的优越性、巨大的创造性,坚持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全面履行“一个统筹、四大职能”,统筹抓好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济南”“法治济南”。
根据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紧密结合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实际,聚焦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孙德龙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观念、开阔眼界、深悟笃行,创新性提出全系统要从思想上、行动上、实践上做到“十个知行合一”。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围绕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的目标,从突出政治建设首位首抓,打造法治济南“金招牌”,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护航经济社会发展,保障重大战略实施,服务人民群众新需求,建设更高水平法治社会,统筹发展安全,打造高标准数字平台,全面从严管党治警等十个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提升,奋力谱写省会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新篇章。
确保司法行政事业正确方向实现政治建设水平新提升
党旗飘扬风帆劲,击鼓催征稳驭舟。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全市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坚持政治统领,牢牢把握司法行政机关的政治属性,始终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法治济南建设的生动实践。
加强党对律师工作的全面领导,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出台《在全市律师行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意见》,推动市律师行业党委出台律所党建工作系列指引和考核办法,全面提升律师行业党建规范化水平。
打造法治济南“金招牌”实现统筹推进法治建设能力新提升
法治水平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第一标准。
作为负责全面依法治市工作的统筹部门,市司法局不断深化各项工作,真正把“法治济南”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打造得更加坚实。强化统筹协调,健全制度机制,充分发挥依法治市、依法治区县办和协调小组作用,凝聚推进法治建设的强大工作合力。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谋划制定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和法治政府建设要点,确保依法治市年度任务稳步推进,组织习近平法治思想“济南律师宣讲团”,深入企业、学校、村居开展宣讲。深入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压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据悉,经省委、省政府批准,今年起,济南市获批开展“法治济南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命名一批法治济南建设示范镇(街道)、示范村(社区)、示范单位,树立法治济南“年度标杆”,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法治抓手”,加快法治济南建设向纵深推进。
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实现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新提升
法治是安邦固本之基。
以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为牵引,不断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政府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今年是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申报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示范创建工作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切实提高站位,深入动员发动。研究制定《济南市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创建工作专项督导组,建立创建工作专班,提出目标任务,明确创建要求,细化步骤措施,压实创建责任。
特别是在宣传发动方面,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开展“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在行动”宣传活动,组织市直部门、区县、功能区、街镇主要负责人报刊发文、电视发声,宣誓创建决心,在全市营造示范创建的浓厚氛围。
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政府法治工作水平新提升
依法行政是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
在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方面,我市注重提高政府立法质量,科学拟定、有效落实年度立法计划,扎实推进生态环保、科创金融、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注重以“小切口”“小快灵”式立法解决问题,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建立健全立法制度机制,编制立法工作指引,拓宽公众参与途径,推动立法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全面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扎实开展“规范执法、惠企利民”行动,着力解决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加快全市行政执法监督和执法办案数字平台建设。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注重发挥行政复议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保障作用,打造具有济南特色的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品牌。
保障重大战略实施实现法治协同带动新提升
法治安邦,方有人民安居乐业。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济南司法行政人的优良传统和一贯做法,也是司法行政工作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
立足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发展定位,推进省市一体建设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山东(济南)法治生态圈”,持续深化黄河流域法治协同。全力提升济南中央法务区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以一流标准将济南中央法务区打造成全国最大、全省首个高能级法律服务聚集区。建设全国一流的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多元调解中心等“十大中心”,打造区域法治服务新高地。全力加强起步区法治保障,推动起步区综合性立法工作,全面推进起步区制度建设,打造济南律师培训基地,加快建设全国一流法律服务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整合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资源,成立重大项目建设法律服务团队,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持续开展民营企业法治护航行动,进行涉企法律法规宣讲26场,解决企业法律问题200余个,惠及企业125家。
服务人民群众新需求实现公共法律服务质效新提升
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着力推进“全时空”“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加快推进中央法务区建设,吸引名优律师事务所入驻。不断优化资源供给,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四大平台融合发展,健全完善高效便民的服务体系。
不断强化行业监管,进一步加强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员等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建设,开展公证和司法鉴定行业规范化建设年活动,打造让人民群众放心满意的法律服务。
持续擦亮“温暖法援”品牌,全面推行申请人经济困难状况个人诚信承诺制度,完善法律援助便民电子地图,截至目前,今年已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922件。打造12348公共法律服务“安心热线”品牌,月接听量超过2万件。
推进“一站式”多元调解中心规范化建设,整合六大调解方式,划分四大工作模块,建立健全指挥调度工作体系。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建设,已与济南市总工会和济南市农民工服务中心沟通,对接分中心试点相关事宜。
建设更高水平法治社会实现普法与依法治理成效新提升
以民为本,循法而行。
全市普法和依法治理各项工作全面提速、有力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压实普法履职责任。打造“泉晓法”普法品牌,创作播出普法情景剧、脱口秀等原创作品42部,推送普法信息资讯410余条,打造富有泉城特色的普法阵地,推动区县、镇街、村居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
推进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打造以“党的领导、现代治理、法治为民”为内核的新时代法治乡村(社区),年底全市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的镇、村覆盖率将达到80%,将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经验推向全省、全国。
部署开展2023年“宪法的力量—我在做”行动,从全市选定了22项宪法实施行动,并制定专门实施方案,把宪法条文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法治行动。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努力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统筹发展安全实现风险防范化解水平新提升
平安,民之所盼、发展之基。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坚持把防风险、护稳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重要节点矛盾纠纷专项化解,全力保障“平安济南”建设。推进监狱工作现代化,统筹疫情防控和监狱安全,深化平安监狱、法治监狱、数字监狱建设,强化风险隐患排查和应对处置,守牢安全稳定“一排底线”。
强化社区矫正工作,推进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建设,持续深化社区矫正“四方联动”经验,加强黄河流域省会城市社区矫正区域协作,分类指导推进“智慧矫正中心”达标创建工作,加快创建步伐。加强教育培训、就业帮扶和警示教育基地建设,打造济南社区矫正教育帮扶文化品牌。
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市“一站式”调解中心作用,创新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快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
打造高标准数字平台实现智慧司法行政建设新提升
智慧司法是人类法律文明跃迁的当代探索。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主动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最大限度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效能。
加快数字平台建设,高标准打造覆盖司法行政全领域各层级的智慧司法行政“十大平台”,进一步提升法律服务能力水平。加快资源整合,推动政府法治、法律服务、社区矫正等业务平台端口、数据、处理“三整合”,打造司法行政“智慧云”,有效弥补警力不足、基层工作力量薄弱等问题。推进信息化协同,推动跨部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用数字化为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加速,助力司法行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实现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新提升
以“永远在路上”“永远吹冲锋号”的清醒和坚定,深入推进司法行政机关全面从严管党治警,永葆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为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严明纪律规矩,持续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强化“八小时之外”监督管理,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增强工作实效。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持续实施干部能力提升工程,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和法治工作队伍开展政治轮训和专题培训。
高度重视青年干部工作,加大先进典型培树力度,举办“青春梦想 法治荣光”时代接力对话活动,讲述老中青三代司法行政人初心传承、逐梦法治的时代接力故事,连续八年选树“济南市司法行政系统十佳青年”“好学上进标兵”,充分调动全体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方位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司法行政铁军。
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政府立法队伍、复议应诉队伍素质能力建设,加大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试力度,司法行政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法律服务人才队伍更加壮大。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律师事务所501家,执业律师9175人;公证机构15家,公证员175人;司法鉴定机构37家,司法鉴定人员564人;基层法律服务机构148家,法律服务工作者825人;调解组织6011个、调解员23947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人才保障。
(文/图本报记者杨晨通讯员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