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周刊 2023.05.26 星期五
推进新时代政法工作现代化,济南从三个方面、七个维度、三大举措、五个深刻把握入手——

奋力谱写政法工作现代化济南篇章




  

山东省暨济南市反邪教集中宣传活动启动。
全市数字社会行业网格体系建设专题会议召开。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政法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法工作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政法工作现代化全力护航中国式现代化。
  “到2023年底,推动政法工作现代化全面启动起势;到2025年底,推动政法工作现代化不断加速,整体工作持续保持全省前列;到2027年底,推动政法工作现代化取得显著成效,整体工作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前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吕涛表示,济南政法机关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觉把政法工作现代化作为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和先行力量,注重与“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目标相一致、与“平安济南”“法治济南”建设要求相符合、与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相促进,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谋划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以政法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从三个方面(思想观念、工作体系、工作能力)、七个维度、三大举措、五个深刻把握入手,奋力谱写政法工作现代化济南篇章。
七个维度 看政法工作现代化的济南原则
  “政法工作现代化是对过往政法工作的继承、完善、发展和创新,这决定了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实践要求也要立足政法工作的职责使命。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实践是否是正确的、科学的、有效的,我市从七个维度进行考量。”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谢圣仁表示。
1

党对政法工作绝对领导根本原则必须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2

人民群众满意度必须明显提升
  3

服务保障大局必须更加有力
  4

执法司法公信力必须明显提高
  5

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能力必须进一步增强
  6

现代信息技术必须得到广泛应用
  7

政法队伍素质能力必须更加过硬
  三大举措 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的济南经验
  今年以来,按照中央、省委政法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围绕推进济南政法工作现代化,市委政法委多次召开委务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紧紧围绕政法工作现代化加强前瞻性思考,谋划工作举措,制定专门文件,聚焦“三个现代化”目标任务,对全市政法系统奋力推进省会政法工作现代化进行安排部署。
  举措一 坚持高位推动,创新工作路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召开后,市委政法委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主持召开委务会,传达学习会议精神,要求将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作为今年政法工作的主题主线,研究具体措施。及时向市委常委会专题汇报中央、省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多次召开委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深刻把握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研究制定《关于推进新时代济南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以“三抓”(抓目标导向、抓工作推进、抓组织保障)为统领,制定25条具体工作措施。强化组织保障,明确党委政法委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政法单位党组(党委)承担主体责任,成立工作专班常态化推进,加强督导检查,纳入平安建设考评体系,及时宣传总结成果,建立完善长效机制。
  举措二 狠抓重点工作,加快落地落实。坚持把服务保障强省会建设作为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的立足点,研究制定《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强省会政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4法治护航”工作方案,为服务保障重大国家战略提供有力制度保障。聚焦全市“项目突破年”确定的305个市级重点项目及252个预备项目,创新实施联心助企、清障护企、利剑卫企、服务惠企、铸盾安企五大行动,全力保障项目落得了地、开得了工、建设得顺利。把数字化作为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强大引擎,制定《济南市数字法治建设方案》,明确“1+4+7+N”数字法治体系,加快推动数字法治融入数字济南建设大局。不断健全完善政法单位之间、政法单位和有关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以数字赋能执法司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把维护安全稳定作为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的重心,在金融放贷、自然资源、乡村治理等9大重点行业领域部署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走深走实。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医院等18类行业平安创建工作,以各领域各行业“小平安”促进社会“大和谐”。把法治建设作为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深入推进诉源治理,积极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系,努力把更多纠纷化解在诉前、解决在案外。
  举措三 聚焦能力建设,强化组织保障。坚持在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上下功夫,持续实施“政治能力提升”工程,谋划举办全市政法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抓好政治轮训,以有力举措将学习贯彻引向深入。强化能力建设,组织“以政法干部工作能力现代化服务保障项目突破年”专题调研,提高政法队伍建设的针对性。开展“能力建设年”专项活动,组织科技应用能力、法治能力、业务能力专项培训,不断提升政法队伍战斗力。坚持办好“同堂培训”,加大优秀青年干警培养选拔力度。加强组织领导,依规向党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完善贯彻执行党委决策部署机制,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在政法领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发挥市、区县两级公检法“三长”兼任党委政法委副书记的制度优势,凝聚多部门工作合力,构建“大政法”工作格局。
五个深刻把握 探索政法工作现代化的济南路径
  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是赋予各级政法机关的重大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下一步,按照中央、省委政法工作会议部署,立足济南政法工作实际,持续推进省会政法工作现代化,具体是做好“五个深刻把握”。
  深刻把握历史新方位,在坚决把牢正确政治方向上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共同锚定了政法事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历史方位。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准确把握更加注重政治统领的内涵要求,在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上下功夫,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抓好政治轮训、主题培训,以有力举措将学习贯彻引向深入。健全完善更加注重政治统领的工作体系,着力构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完善党领导政法工作的体制机制,把党的绝对领导贯彻到政法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法机关得到不折不扣落实,切实把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和上级任务要求落细落小落地落实。
  深刻把握时代新课题,在不断深化规律认识中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要不断深入对政法工作的规律认识,按照社会运行规律、执法司法规律来谋划思考、推动工作。深刻认识和把握政法工作普遍规律。政法工作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到政法工作全过程,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政法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深刻认识和把握政法工作特殊规律,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举措,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深刻认识和把握政法工作新情况新变化新特征,坚持与时俱进,以变应变、以新求新、以动制动破解难题和瓶颈,补齐短板与弱项,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有力驾驭各种复杂局势,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制胜权,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济南”、“法治济南”。
  深刻把握法治建设新要求,在法治轨道上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法治化是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基本保障。持续强化法治思维,将政府行为、市场行为、社会行为全部纳入法治轨道,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市带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风尚。充分运用法治方式,把法治方式作为推动政法工作、解决矛盾问题的基本方式手段,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健全完善法治保障协调机制,夯实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的法治保障,持续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深刻把握社会治理新任务,以不断增强维护安全稳定能力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强化系统治理理念,建立“平安济南指数”,完善“平安济南”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健全“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巩固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大平安工作格局。强化依法治理理念,善于运用法治方式破解社会治理难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综合治理理念,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政府主导作用、社会各方面协同作用、群众主体作用,完善“1557”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体系,依托现有机制平台,不断提升共防风险、共筑平安的能力水平,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强化源头治理理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常态化工程,建强用好“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深刻把握数字变革新机遇,以科技信息化建设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没有智能化、信息化,就很难有政法工作现代化。坚持高起点,统筹推进数字社会、数字法治建设,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完善“1+4+7+N”数字法治体系,以“一线八平台”为主体、以四级门户联接多个部门完善数字社会技术路径,打造一批典型性、示范性的标志性成果,全面提升政法工作和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坚持大融合,推动建立社会治理要素数据信息共享机制,统一数据总线和基础底座,加快实现社会要素数据化、社会节点联接系统化、社会力量动员指挥智能化。坚持实战化,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基层一线业务需求为指引,不断提升实战能力。着力引进政法工作中实用、管用的科技设备,采用政法干警好用、爱用的科技手段,增强数字社会、数字法治建设的实效性。坚持安全性,打造全方位立体化政法网络安全防控体系和政法核心数据保护体系,筑牢数字社会、数字法治安全屏障。
  (文/图本报记者杨晨通讯员张涛李冬)

济南山东国内社会娱乐体育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