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领航 2022.10.19 星期三
市民政局密织保障网“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

以贴心之手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社区服务养老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为老人服务。
济南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苏楠(左)调研局属事业单位管理服务质效提升工作。
入户走访低保困难家庭。
全国第一张“跨省通办”结婚证在济南发出。
儿童福利机构开展活动。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全市民政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始终把民之所望作为施政方向,着力在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增进民生福祉上下功夫,打造更有温度、更贴心的省会民政服务品牌,努力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贡献民政力量。
核心阅读
  老有所养、孤有所依、困有所助、弱有所扶,社会福利事业长足发展……翻开我市民政“成绩单”,数不清的暖心变化,记录着百姓不断提升的获得感,见证着人民群众持续上涨的幸福指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民政部门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在民生保障中的兜底作用和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以力度更大、覆盖面更广的民政之手托起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这是一双托起民生保障之手
  “万分感谢钢城区民政局的救助,请你们一定要收下这面锦旗!”2022年9月5日,钢城区颜庄街道北莲社区陈女士将一面印有“热情服务 一心为民”的锦旗送到钢城区民政局,代表其亲人感谢钢城区民政局对她们的关心与帮助。
  陈女士的弟弟陈延军患有重度疾病,丧失劳动能力,因离异独自抚养女儿。2021年12月,钢城区民政局在信息数据比对时发现,陈延军医疗费用支出较大。钢城区民政局工作人员迅速与街道联系,一同前往陈延军家中走访核实,发现其家庭经济状况十分困难,随即启动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认定程序。2022年1月正式将陈延军纳入城市低保,有效减轻了他的生活负担。
  社会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刻度。陈延军的情况仅仅是十年来我市聚焦兜底保障的一个缩影。十年间,我市社会救助提标扩面,城乡低保标准由2012年的450元/月、192元/月分别提高到995元/月、770元/月,城乡特困人员分散供养标准由2012年的350元/月、217元/月分别提高到1492元/月、1356元/月,2012年以来,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60.89亿元,保障困难群众116.9万人次。
  我市民政部门还不断加强特殊群体关爱保障,在全省率先建立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长效增长机制,机构集中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标准分别提高到2336元/月、1815元/月、1452元/月,位居全省前列。建成市、区县未保中心16处,街镇未保站161处,在全国率先开展留守未成年人、困境未成年人生活状况评估,实现未成年人分类关爱保护。加强残疾人服务,2016年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100元、80元、80元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82元、146元、167元。
  关爱困难群体离不开慈善的力量。10年来,我市不断完善慈善事业政策体系,大力培育扶持慈善力量,加强慈善组织规范管理,积极引导慈善力量广泛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累计募集慈善款物18.22亿元,累计支出慈善款物13.07亿元,救助困难群众160余万人次。这些数字的背后,连接的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惠民实事,给予的是困难群众走出困境奔向新生活的希望。
○这是一双托起养老服务之手
中午11点,燕山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饭菜飘香,工作人员提着打包好的饭菜送往居民崔玉杰家中。
  89岁的崔玉杰与老伴儿共同居住,由于孩子们没时间在身边照顾,老两口的一日三餐只能自己解决。之前身体好,老两口可以前往中心吃饭,这两年出门困难,工作人员便将饭菜送到家中,“根据补贴政策,一餐11元就能吃到四菜一汤”。从细微之处就能看到政府对自己的照顾,崔玉杰老两口觉得“很幸福”。
  崔玉杰所说的补贴政策是2020年市民政局着力打造的“普惠+优待”长者助餐服务模式,为适龄老人发放助餐补贴。目前,全市已建成城区助餐场所497处、农村助餐站点1485处,日均提供助餐服务近2万人次。
  在济南,像崔玉杰一样在家享受幸福养老生活的老人越来越多。十年间,济南市蹄疾步稳、勇毅笃行,以坚定有力的举措,不断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为持续完善养老政策支持体系,我市先后出台《关于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多个综合性文件,建立了多项促进养老事业发展的补贴制度。
  为不断增强养老供给能力,市民政局持续推进养老设施建设,全市共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3350处。其中,养老机构149处(含68处敬老院),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80处,覆盖率达到100%;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47处,农村幸福院2474处,行政村覆盖率达52.65%;建立养老设施配建机制,补齐358个老旧住宅小区养老设施。
  为了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自2017年起,市民政部门连续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全市所有养老机构实现基础设施达标,管理服务质量类指标合格率达到100%。为失智、高龄独居老年人发放智能设备2971套,免费提供“防走失”和“一键呼叫”关爱服务……
  从社区长者助餐到农村的幸福院创建,从养老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再到智慧养老平台建设,一顿顿热乎可口的饭菜温暖了一位又一位老人的心,一项项务实举措的落地照亮了一条又一条颐养天年之路,带给了济南老年人幸福安康的生活展望……
○这是一双托起基层社会治理之手
  走进大明湖畔的舜井社区,社区办公用房内,4D全息投影、智慧平台、动感影院……现代化的设施一应俱全。
  很难想象,2018年前,舜井社区办公用房还只是一片低矮潮湿的小平房,合员合署的班子队伍、居民外迁空挂的薄弱社区,乘着我市实施城乡社区工作服务用房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东风,舜井社区联合多部门投资500万元打造了1200平方米“国际范儿”社区,成为全市第一批改造提升的社区,实现了从“人户分离社区“到”商圈国际化社区”的华丽转身。
  近年来,市民政局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在全省率先实现城市社区“一窗受理、全科服务”全覆盖,引导建立居民议事会等协商议事机构。夯实社区工作阵地,实施社区综合服务用房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争取市级奖补资金6000万元改造提升社区综合服务设施217处,并在全省率先推进国际化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首批7个试点社区已经成熟,一批新样板社区正在加快建设,探索出一条新时代社区治理新路子。
  除了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市民政部门还在队伍建设、社工站建设、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十年间,全市实现了161个街镇社工站全覆盖,持证社工增至1.1万余人。注册登记志愿者增至150.9万人,开展志愿服务项目5万余个。在全省率先建立起社区工作者3岗18级薪酬体系,进一步激发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热情,夯实城市基层治理基础。
  作为政府职能在社会领域的“毛细血管”,近年来,社会组织也已经成为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市通过构建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优化充满活力的培育体系,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推动社会组织发展从注重数量增长、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能级提升转型。截至目前,全市登记社会组织达到5926家,较2012年增长92.6%,推动288家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实现社会组织登管分离、“全程网办”和“一次办好”。打造“泉社彤行”社会组织工作品牌,投入资金3000万元,重点扶持参与脱贫攻坚、新旧动能转换等工作的社会组织。
○这是一双托起民政公共服务之手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年来,在群众普遍关心的殡葬服务、结婚登记、行政区划管理和地名公共服务等领域,同样有民政人的服务和奉献。
  在百姓眼中,殡葬业十年的发展大抵是灵堂样式越来越多,殡仪馆设施越来越先进,墓园也越来越美。
  事实上确实如此,十年来,全市殡葬系统大力实施“一线一网”工程,开通“968100”白事服务专线,搭建了殡葬服务单位与市民之间24小时服务信息平台。开通“云追思”公益祭扫平台,提供免费网络祭扫服务,注册使用人数近300万。
  十年来,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全市殡仪馆在改造便民设施基础上,实现全部火化设备环保改造。玉函山公墓建设生态安葬示范区,蟠龙山公墓建设公益性安葬墓区,为群众提供低价优质的安葬服务。
  十年来,以党建为统领的生命教育服务不断拓展,在为市民提供个性化告别、生命抚慰、文化传承等人本化服务的同时,广泛开展的“生命教育进课堂”“若是别离”等特色服务,助推生命教育走深走实。
  民政人的付出不止于此。我市在十年间加快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实行基本殡仪服务全免费政策,加大生态安葬奖补力度,开展散埋坟墓和传统墓葬点专项整治等工作。2017年至今,全市建成300余处公益性安葬(放)设施;殡葬费用减免补助标准由630元/人提高到1300元/人;自2018年起,对选择生态安葬的分别给予1000-4000元不等的奖励,我市的殡葬行业正朝着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此外,市民政局还大力推进婚俗改革,在全国率先开展以专业社工、全程引导、“四个一”服务为内容的“泉城·爱帮”婚姻登记服务品牌创建活动,编辑出版全国首部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用书《护航幸福婚姻》,倡导婚事新办、婚事简办的新时代文明风尚。
  大力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圆满完成济南莱芜行政区划调整,完成章丘撤市设区、济阳撤县设区等工作。2012年以来,我市共撤销39个镇、4个乡,设立39个街道,数量居全省首位。不断提升地名公共服务水平,发布了《济南市第一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济南市历史城区地名名录》,研发完成“济南地名电子书”,供市民免费下载使用。
  回首十年,泉城民政人用心用情纾民困、解民忧、惠民生,一个个举措、一串串数字,托起了困难群众的幸福生活底线,见证着人民群众持续上涨的幸福指数。
  展望未来,全市民政系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济南时的殷殷嘱托,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民政工作中心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推进基本民生保障可持续发展,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以坚定有力的“贴心民政”之手稳稳托住百姓的幸福,为全面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贡献更大力量。
  (文/图本报记者兰萃通讯员赵丽平李涛)

济南山东国内社会娱乐体育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