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些新意,多点心意
“大爷,您看一下,咱们按两收费,2.98元一两。”服务员一边结账,一边向刘大爷和身后排队的老人解释。这是北京西城“父母食堂”的又一尝试,在此之前,北京西城就将全区58家养老驿站和若干社会助餐点统一纳入“父母食堂”品牌,通过线上订餐、集中配送,灵活取餐、结算的方式,改善了“银发族”的餐桌品质和用餐体验。
餐饮这个行当本就众口难调,而老年食堂想要让老人吃得舒心、吃得满意,就需要花更多心思、下更多功夫。吃多吃少自己做主,按两计价不仅实现了老人自主取餐,打破了按份卖的传统,还能为老人提供更多可选菜肴,可谓一举两得。
老年食堂作为一种新产物,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故而更需要多一些这样的微创新。不仅是菜品的选取方式,还可以在口味的调整上多一些新花样。譬如,有些老年人就反映配送的老年餐太过清淡,如何在保证健康营养的基础上,让老年人吃得舒心也需要考量。此外,老年食堂在空间的利用上,还有很多可以拓展之处,一些地方在非用餐时间将老年食堂变为老年人的活动中心,也不失为一种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
老年食堂能够多一些小创新,并且能够得到老年人认可,这是一种进步。而要把这种新形式做好,还需要增加一些配套工作。相较于自助选餐,配好的成套老年餐一般会考虑到营养搭配等问题,如果由老年人自选,最好也可以由工作人员为老年人提供一定的建议。每一次的创新和变动,不仅仅是在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往往也意味着真真切切的责任。在品质足以保证的前提下,运营方多一点小创意,老年人或许就多一份“小确幸”。我们为这种敢于改变的勇气叫好,也希望每一份新意和心意,都能够切实地送到每一位老年人身边,让老年人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舒坦,吃出幸福和快乐。
不仅是老年食堂,在所有的涉老行业,都需要多些这样看到老年人需求的微创新,以点点滴滴的进步汇成老年产业奔涌向前的大江大河,让老年人更具获得感和幸福感。(据《快乐老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