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版 科普

术后腹胀太难受 温敷就能解困扰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梧州医院 莫翠宇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11月03日

  数据显示,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高达60%-80%,非腹部手术也有30%左右的概率出现,轻则影响进食和睡眠,重则可能导致肠粘连、肠梗阻,延长住院时间。多数人会尝试揉肚子、下床走动,却忽略了中医里一个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吴茱萸热奄包温敷。今日将对其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剖析,助您从容应对术后腹胀。

  术后腹胀:不是“小毛病”,背后有3个关键原因。很多人觉得术后腹胀是“正常反应,忍忍就好”,但其实它和身体的恢复进程紧密相关。从医学角度看,腹胀主要源于三大问题。1.肠道动力不足:手术操作会刺激肠道,加上麻醉药物会抑制肠道蠕动,就像让“运转的机器突然断电”,食物和气体无法正常排出,堆积在肠道内形成腹胀。一般来说,腹部手术患者肠道蠕动恢复需要24-72小时,非腹部手术也需12-24小时,若超过这个时间仍未排气,腹胀会更明显。2.气机不畅:从中医角度,手术会损伤“正气”,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减弱,气机升降失常——本该向下排出的气体无法下行,反而阻滞在腹部,出现“气滞腹胀”,常伴随嗳气、腹部胀痛、食欲不振等症状。3.卧床与饮食不当:术后长时间卧床,会进一步减慢肠道蠕动;部分患者过早吃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或喝牛奶、豆浆等易产气饮品,会加重肠道负担,让腹胀更严重。

  吴茱萸热奄包:为什么能解腹胀?吴茱萸热奄包并非单一药材,而是由吴茱萸、白芥子、炒紫苏子、生姜、艾叶等药材按比例混合,装入布袋制成,加热后温敷腹部,通过“温热效应+药物渗透”双重作用缓解腹胀,原理可归结为两点。1.温热刺激:热奄包的温度一般控制在45-50℃,这个温度能透过皮肤作用于腹部,像给肠道“敷暖宝宝”——一方面促进腹部血液循环,改善肠道缺血缺氧状态,为肠道蠕动提供“能量”;另一方面,温热刺激能激活肠道平滑肌细胞,让被麻醉抑制的肠道逐渐恢复蠕动,帮助气体和粪便排出。临床观察发现,使用吴茱萸热奄包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平均提前6-8小时,腹胀缓解率提升40%。2.药物作用:作为核心药材,吴茱萸在《本草纲目》中就有“温中下气,止痛,利五脏”的记载,能温中散寒、疏肝理气,针对术后脾胃虚寒、气机阻滞导致的腹胀;搭配生姜能增强温胃散寒的效果,艾叶可温经通络,粗盐则能吸附药材有效成分,缓慢释放并渗透到腹部,帮助调节脾胃功能,让气机恢复升降正常,从根源减少气体堆积。

  正确用:3步做好热奄包温敷,避开2个误区。吴茱萸热奄包用法简单,但很多人因操作不当影响效果,甚至烫伤皮肤。掌握以下3步,才能安全起效。1.选对时机,不早不晚:不是术后立刻就能用,需在医生评估后进行——腹部手术患者需等到术后6小时(麻醉完全清醒,生命体征稳定),非腹部手术患者术后2小时即可。2.精准温敷,找对位置:先将热奄包放入微波炉中高火加热1-2分钟(或用蒸锅蒸15分钟),取出后用手测试温度,感觉温热不烫手即可。患者取平卧位,将热奄包敷在“神阙穴”(肚脐)和“中脘穴”(肚脐上4寸,约5横指处),这两个穴位是调理脾胃、理气除胀的关键,敷好后可用毛巾或腹带固定,避免移位。3.观察反应,及时调整:温敷时要留意皮肤状态,若出现发红、刺痛,需立即暂停,避免烫伤(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或皮肤感觉不敏感的人,要适当降低温度);温敷后可适当喝少量温开水,帮助肠道蠕动,若半小时内出现排气,说明起效明显。

  三类禁忌人群,切勿盲目使用。吴茱萸热奄包虽安全,但并非所有人都适用,以下3类人群需禁用或慎用。1.皮肤有问题的患者:若手术切口未愈合、皮肤有破损、湿疹或过敏,温敷可能导致感染或加重皮肤问题,需等皮肤完全愈合后再用。2.特殊体质患者:对吴茱萸、艾叶等药材过敏的人,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疹,禁用;孕妇(尤其是腹部手术)需在医生严格评估后使用,避免刺激子宫。3.严重腹胀患者:若腹胀伴随剧烈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超过72小时,可能是肠梗阻,此时不能仅靠热奄包,需立即就医检查,避免延误治疗。

  结语。术后恢复遵循“细节决定速度”之原则,腹胀虽看似细微之事,却直接影响康复质量。吴茱萸热奄包作为中西医结合之法,既运用了现代医学的温热刺激原理,又发挥了中医药材的调理功效,操作简便且安全性高。若术后遭遇腹胀困扰,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采用此方法,以温和方式助身体“通气”,从而更快恢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