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版 科普

手术室护理的全流程指南

□贺州市昭平县人民医院 左宇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11月03日

  手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许多患者在面对手术时会感到紧张和不安。了解手术全过程,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更好地配合治疗。手术室护理工作贯穿术前、术中和术后各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按照规范执行,以保障患者安全。

  术前访视:了解患者,做好准备。手术前一天,手术室护士会到病房与患者见面,这个环节称为术前访视。护士首先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然后查看病历,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过敏史、手术史等。护士还会询问患者是否按时禁食禁水,因为手术前必须空腹,防止麻醉时发生呕吐和误吸。访视过程中,护士会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手术当天的流程以及需要配合的事项。例如,进入手术室后要听从医护人员指令,保持安静,不要随意移动。护士也会提醒患者取下假牙、首饰、眼镜等物品,避免影响手术操作或造成损伤。术前访视不是简单的谈话,而是为了评估患者状态,发现潜在风险,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如果发现患者有异常情况,如血压过高、情绪过度紧张,护士会及时与医生沟通,必要时调整手术安排。

  接患者入手术室:确认信息,建立信任。手术当天,手术室护士会到病房接患者进入手术室。接患者前,护士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包括腕带信息、病历资料和手术同意书,确保“人、病历、手术安排”三者一致。随后,护士协助患者平躺在转运床上,检查输液是否通畅,确认携带的药品和影像资料齐全。转运过程中,护士会与患者交流,缓解其紧张情绪。进入手术区域后,护士会引导患者进入指定的手术间,并帮助其转移到手术床上。此时,护士会再次确认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确保无误。

  术前准备:规范操作,保障安全。患者入手术室,护理进入术前准备阶段。首先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进行“三方核查”,涉及患者身份、手术名称、部位、麻醉方式、知情同意、术前用药、影像资料等内容,全部确认无误方可麻醉与手术。麻醉前,护士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连接监护设备,监测生命体征;麻醉后,持续观察患者状态,确保呼吸和循环稳定。接着是体位摆放,护士依手术类型帮患者调整体位,如腹部手术仰卧、肾脏手术侧卧,要保证患者舒适,不压迫神经血管,还要暴露手术区域。随后进行皮肤消毒,护士协助医生用消毒液清洁手术区域皮肤,降低感染风险,之后铺盖无菌手术单,仅暴露手术部位。

  术中配合:专注细节,全程守护。手术开始后,手术室护士分为两类: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器械护士站在手术台旁,负责传递手术器械、纱布、缝线等物品。所有物品必须严格无菌,使用前后清点数量,防止遗留在患者体内。巡回护士在手术台外工作,负责协调和记录。她监控手术进程,及时补充所需物品,管理患者体位和皮肤,调节手术室温度和灯光。同时,巡回护士持续关注监护仪数据,发现异常立即通知麻醉医生。术中,护士还要关注患者的体温,防止因长时间暴露导致低体温。必要时使用保温毯或加温输液。护士也会记录手术中的用药、输血、出入量等信息,确保护理记录完整。

  术后交接:平稳过渡,延续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从手术室转移到病房或重症监护室,这个过程称为术后交接。在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护士会再次清点手术器械和敷料,确认数量无误。然后协助医生包扎伤口,保持引流管通畅。患者苏醒后,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和护士共同护送至麻醉恢复室或病房。转运途中,护士密切观察呼吸、心率、意识状态,确保安全。到达病房后,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进行面对面交接。内容包括: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输血输液情况、目前生命体征、用药记录、引流管位置、皮肤状况以及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交接完成后,病房护士接手后续护理,手术室护士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归档保存。

  结语。手术室护理不是简单的辅助工作,而是一个系统、严谨的流程。从术前访视了解患者,到术中密切配合,再到术后安全交接,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患者的康复。通过了解这一流程,患者可以减少对手术的恐惧,更好地配合治疗。我们希望通过专业的护理服务,为每一位患者提供安全、有序、有温度的手术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