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版 科普

创伤骨科护理,这些细节要注意

□柳州市柳城县人民医院 黄海霞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11月03日

  创伤骨科处理因外力导致的骨骼损伤,对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大。护理在治疗中至关重要,科学细致的护理能加速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护理需关注伤口处理、疼痛管理、康复锻炼等多个细节,帮助患者应对伤痛,促进骨骼愈合,恢复身体功能,是创伤骨科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初期急救与评估。在创伤发生的那一刻,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首先,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畅通,避免因窒息而危及生命。对于开放性伤口,应迅速止血,并使用干净的敷料进行包扎,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同时,对于明显的骨折部位,应使用夹板、绷带等工具进行临时固定,以减少疼痛并防止进一步的损伤。当患者被送往医院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初步评估。这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确保患者的整体状况稳定。同时,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受伤经过,以便更准确地判断伤情并制定治疗方案。此外,对受伤部位的详细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助于医生了解骨折的类型、程度以及是否伴有其他损伤。

  疼痛管理。疼痛是创伤骨科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效的疼痛管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首先,我们需要通过疼痛评分量表来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这有助于医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缓解方案。在疼痛缓解措施方面,药物治疗是首选。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都可以用于缓解疼痛。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的使用应遵医嘱,避免滥用和依赖。此外,非药物治疗也是不可忽视的。冷敷可以帮助减轻肿胀和疼痛,而热敷则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按摩和针灸等物理疗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

  伤口与骨折部位护理。伤口和骨折部位的护理是创伤骨科护理中的核心内容。对于伤口,我们需要保持其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以预防感染的发生。同时,要密切观察伤口的情况,如发现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处理。对于骨折部位,固定与观察同样重要。我们需要确保石膏、夹板等外固定装置的稳固性,防止其松动或移位。同时,要密切观察固定部位的血运情况,如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如发现异常,如皮肤苍白、发凉、感觉麻木等,可能是固定过紧或压迫了血管和神经,应及时调整或拆除固定装置。

  康复锻炼与功能恢复。康复锻炼是创伤骨科患者恢复功能的关键。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需要进行床上康复锻炼,如肌肉收缩练习、关节活动等。这些锻炼有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和肌肉的恢复,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随着骨折的愈合和患者身体状况的改善,康复锻炼应逐步加强。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负重练习和功能训练,以恢复正常的活动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康复锻炼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和再次受伤。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创伤骨科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和固定,容易发生一些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压力性损伤、感染等。因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为了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凝药物,护理做好观察,使用抗凝治疗期间患者无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皮肤无出血点,瘀斑和自发性皮下血肿,无头晕头痛,肢体无力、发热等不良反应。同时,定期翻身、拍背也是预防压力性损伤和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此外,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也是预防感染的关键。一旦发现并发症的发生,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治疗。对于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或其他特殊治疗措施。

  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创伤骨科患者常面临巨大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心理支持成为护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医护人员需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同时,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应向患者及家属普及骨折愈合、康复锻炼、并发症预防等知识,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此外,要强调遵医嘱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定期复诊。

  综上所述,创伤骨科护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通过科学的护理和细心的照料,我们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伤痛,促进骨骼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同时,我们也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健康教育需求,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个性化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