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版 科普

肩臂疼、抬臂难?教你分清肩周炎与颈椎病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11月03日

  □桂林市妇幼保健院 马瑜延

  日常生活中,“肩臂酸痛”“手臂抬不起、背不过去”困扰着许多人。不少人一有肩臂疼,就认为是“肩周炎”;看到手臂活动受限、疼痛牵扯颈肩,又误以为是“颈椎病”。临床中“肩周炎被当颈椎病治”“颈椎病被当肩周炎医”的情况屡见不鲜,导致治疗效果差、耗时久、花费多,还让患者焦虑不已。今天就带大家区分这两种病,避免治疗走弯路。

  先搞懂:肩周炎与颈椎病,本质不同。要分清两者,需明白它们“病根”不同,一个在“肩”,一个在“颈”。(一)肩周炎:肩关节的“生锈门轴”。肩周炎,医学上称“肩关节周围粘连性关节囊炎”。肩关节受过创伤、长期劳损、关节退变,或术后未及时活动,会导致肩关节囊出现无菌性炎症,进而纤维化,关节囊变厚、挛缩、粘连,像生锈的门轴一样“卡壳”,使肩关节有效活动空间变小。其病变核心在肩关节囊及周围韧带,与颈椎无直接关系。(二)颈椎病:颈椎压迫神经的“辐射痛”。重点区分的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其问题根源在颈椎。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间盘退变,加上长期低头、姿势不良等,可能出现骨质增生、韧带肥厚,压迫或刺激颈椎旁的神经根。神经根像“电线”延伸到肩、臂甚至手指,疼痛、麻木等症状会“辐射”到这些部位,本质是“神经受压”,病变核心在颈椎,症状会连累肩关节周围。

  3个核心要点,快速区分。记住这3个关键区别,可初步判断是肩周炎还是颈椎病。(一)看肩关节活动:主动、被动都受限?还是只敢动不敢动?1.肩周炎:主动、被动活动都受限。肩关节囊粘连、挛缩,自己主动抬臂或别人被动活动,都会觉得活动范围变小,到某个角度像被“卡住”。受限方向可能多个,也可能局限在某一方向。2.颈椎病:主动不敢动,被动活动正常。活动障碍是由于颈椎小关节错位,关节之间卡压造成的,其表现在肩部的活动受限,是由于抬胳膊牵拉受压神经引起的疼痛,因此在被动活动时,肩关节不会出现疼痛,也不会出现受限。(二)看疼痛范围:局限在肩膀?还是串到手臂、手指?1.肩周炎:疼痛局限在肩关节周围,集中在肩峰下、肩前、肩后、三角肌等部位,按压有压痛点。偶尔疼痛放射到上臂,很少超过肘关节,不会传到前臂、手腕或手指。疼痛性质是“静息痛”,适当活动肩关节后疼痛减轻。2.颈椎病:疼痛从颈肩串到手臂、手指。疼痛源头在颈部,按压颈部某一位置会诱发或加重疼痛,且沿手臂“串”着走,从颈肩一直放射到上臂、前臂,甚至手腕、手指。疼痛性质是“活动痛”,低头、转头或抬手、提重物时疼痛加重。两种病都可能“睡觉时疼痛加重”,但原因不同。肩周炎是睡觉时肩关节受压,局部血运变慢,炎症物质堆积;颈椎病是枕头过高或过低,颈部肌肉没法放松,进一步压迫神经。(三)看伴随症状:只有疼痛?还是有麻木、无力?1.肩周炎:只有疼痛,没有麻木、无力。最多影响上臂疼痛,不会出现麻木、感觉异常和肌肉无力。2.颈椎病:可能会伴随有麻木、无力、感觉异常。神经根被压迫,除疼痛外,还会出现手臂、手指麻木,握力下降,严重时手指活动不灵活。

  肩周炎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若自行判断身体状况存疑,到医院后,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来确诊。(一)诊断试验。1.肩周炎相关试验,搭肩试验中,将一手掌放对侧肩,手肘贴不到胸部或贴时肩剧痛,可能患病;外展试验时,手臂侧抬至60°-120°间疼痛剧烈或抬不上去,也提示该病;摸背试验里,双手从背后向上摸对侧肩胛骨,摸不到或摸时肩疼得厉害,同样如此。2.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关试验,压颈、椎间孔挤压、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出现特定疼痛表现,均提示可能患颈椎病。(二)治疗方法。1.肩周炎:它是自限性疾病,大部分人6-24个月可恢复,但长期不动恢复慢。治疗关键是主动活动,配合缓解疼痛。基础治疗是坚持拉伸运动;疼痛明显时,遵医嘱用药,怕疼不敢活动可做理疗、针灸或“关节松解术”。2.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核心是解除神经压迫。首选保守治疗,如针灸、正骨、颈椎牵引,疼痛麻木明显时遵医嘱用药。日常要注意姿势,严重时需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