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乐业县第二人民医院 朱红兰
双相障碍并非人们误解的“性格问题”或“矫情”,而是会导致患者在情绪高涨与低落之间交替波动的精神健康问题,这种情绪波动会干扰患者的日常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科学的护理对于双相障碍患者而言至关重要,能够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减少发作频率,让其生活逐渐回归正轨。本文将为大众科普双相障碍的护理知识,助力大家掌握平衡患者“情绪秤”的方法。
认识双相障碍。双相障碍是一类以情绪显著而持久的波动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患者会经历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状态。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时,患者情绪异常高涨,精力充沛;抑郁发作时,情绪则持续低落,精力匮乏。这种情绪的剧烈波动,就像一架失衡的“情绪秤”,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识别双相障碍发作信号。双相障碍的发作有明显的信号,了解这些信号有助于及时干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时,患者情绪上会出现莫名兴奋、易怒,一点小事就容易引发强烈情绪反应;行为上表现为话多、语速快,难以安静,精力旺盛到熬夜也不觉得疲惫,还可能出现冲动消费、做事缺乏规划的情况;身体方面,睡眠需求减少,部分患者会有食欲变化、心慌等表现。抑郁发作时,患者情绪持续低落,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悲观绝望的想法;行为上变得懒散,不愿与人交流,日常活动如吃饭、洗澡都变得困难,记忆力下降、反应迟缓;身体上则会出现睡眠障碍,要么难以入睡,要么嗜睡,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常感到身体疲惫、酸痛。
双相障碍的日常护理。日常护理是平衡双相障碍患者情绪秤的基础,普通人也能通过简单的方法参与其中。先是规律生活,这是稳定患者情绪的“基准线”。要帮助患者养成固定的作息习惯,每天按时睡觉、起床,即使在周末也不打乱节奏,避免熬夜或过度睡眠;饮食上,保证三餐规律,减少高糖、高油、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鸡蛋、牛奶、瘦肉等优质蛋白,少喝浓茶、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运动方面,每周安排3-4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温和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避免过度运动或长期不运动。情绪管理,这能帮助调整情绪秤的平衡度。当患者情绪出现波动时,要耐心倾听他们的感受,不打断、不评判,给予陪伴和支持,避免说“你别想太多”“你应该开心点”这类无效安慰的话。可以和患者一起记录“情绪日记”,每天简单记录情绪状态和引发情绪的事件,帮助患者发现情绪变化的规律,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当患者情绪激动或低落时,通过共同参与他们喜欢的活动,如看电影、听音乐、散步等,转移其对负面情绪的关注,缓解情绪波动。环境调整,为患者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保持家庭环境整洁、安静,避免频繁更换居住环境或发生激烈的家庭矛盾,让患者在熟悉、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同时,尽量避免患者接触人多嘈杂的场所、激烈的游戏、负面新闻等容易引发情绪波动的场景,若患者喜欢安静,可多安排居家活动。
专业治疗与用药护理。专业治疗是平衡情绪秤的关键,不能偏信偏方。一旦发现患者有双相障碍的迹象,要及时带其到正规医院精神科就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患者和家属要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医生会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切勿擅自停药或更改治疗计划。要提醒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可以将吃药与日常习惯如吃饭、睡觉绑定,或设置手机闹钟提醒,防止漏服、错服或擅自增减药量。同时,要关注患者服药后的反应,了解药物可能引起的轻微不适,如头晕、口干、嗜睡等,告知患者这些反应通常会逐渐缓解,减轻其顾虑;若出现过敏、心慌、情绪异常波动等严重不适,需立即联系医生。此外,要将药物放在固定、安全的地方,避免儿童接触,并定期检查药物有效期,及时更换过期药物。
双相障碍的护理不是一个人的战斗,需要患者、家属和社会大众共同努力。对于患者,要让其知道双相障碍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护理能够得到控制,增强其治疗的信心。社会大众要理解、接纳双相障碍患者,不歧视、不排斥,给予他们更多的包容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