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版 科普

盆腔炎性疾病治疗期护理要点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11月03日

  □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杨婷妹

  盆腔炎性疾病(PID)作为女性生殖系统的常见感染,若未及时规范治疗,可能引发慢性盆腔痛、不孕等严重并发症。在治疗期间,科学系统的护理是加速康复、预防复发的关键。本文结合最新临床指南与专家共识,系统梳理治疗期护理的六大核心要点。

  个人卫生管理:构筑感染防控第一道防线。1.外阴清洁规范。每日用38-40℃温水清洗外阴1-2次,避免使用含香料或酒精的刺激性洗液。清洗顺序应从前向后,防止肛门细菌逆行感染。经期需每2-4小时更换卫生巾,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卫生巾,避免使用卫生棉条。2.内裤选择与消毒。选择纯棉、浅色、宽松的内裤,每日更换后用60℃以上热水浸泡15分钟,或置于阳光下暴晒4-6小时。感染期建议使用一次性内裤,减少交叉感染风险。3.经期护理禁忌。经期禁止盆浴、游泳及使用阴道冲洗器。若出现经血异味或量异常增多,需立即就医排查感染加重。

  用药护理:精准执行治疗方案。1.抗生素使用规范。足量足疗程:急性期需联合使用头孢类(如头孢曲松)与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疗程通常14天,不可因症状缓解擅自停药。给药方式:口服药物需整片吞服,不可嚼碎;阴道栓剂(如奥硝唑栓)睡前置入,置入后保持平卧30分钟。不良反应监测:出现皮疹、腹泻、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需立即停药并复诊调整方案。2.中药辅助治疗。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如妇科千金片),需与西药间隔1小时服用,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治疗期间禁用鹿茸、阿胶等温补类中药,防止加重炎症。

  活动与休息:平衡康复节奏。1.急性期卧床休息。发热、腹痛剧烈时需绝对卧床,采取半卧位促进炎性分泌物引流。每2小时协助翻身,预防压疮。2.恢复期活动指导。活动原则:以不引起疲劳为度,每日步行不超过3000步。推荐运动:散步(每日20分钟)、八段锦(每日1次,每次15分钟)。禁忌行为:提重物(>5kg)、长时间站立(>1小时)、瑜伽扭转动作。

  饮食调理:营养支持促进修复。1.抗炎饮食方案。优质蛋白:每日摄入鱼肉100g、鸡蛋2个、豆制品150g,促进组织修复。维生素补充:深色蔬菜(菠菜、西兰花)500g/日,水果(猕猴桃、橙子)300g/日,增强免疫力。膳食纤维:燕麦片30g/日、全麦面包2片/日,预防便秘。2.饮食禁忌。刺激性食物:辣椒、芥末、酒精等可能加重盆腔充血。高糖高脂食物:蛋糕、油炸食品等抑制白细胞活性。生冷食物:冰饮、生鱼片等可能诱发肠痉挛,加重腹痛。

  性生活管理:阻断感染传播链。1.治疗期绝对禁欲。急性期及用药期间需严格禁止性生活,防止病原体扩散或交叉感染。伴侣需同步接受淋球菌、衣原体检测,若阳性需同步治疗。2.治愈后防护措施。症状消失且复查正常后,恢复性生活需使用避孕套,持续3个月。若计划怀孕,需经医生评估确认完全治愈。

  心理支持与定期复查:构建康复保障体系。1.心理调适方法。焦虑缓解:每日进行15分钟正念冥想,配合深呼吸练习(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社会支持:鼓励家属参与护理,每周进行1次家庭会议沟通病情进展。2.定期复查计划。急性期:每3天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监测感染指标。恢复期:每周1次妇科检查,评估宫颈举痛、子宫压痛等体征。治愈标准:连续3次月经干净后复查白带常规正常,B超显示盆腔积液消失。

  特殊情况处理指南。1.药物过敏应急。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时,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平卧并抬高下肢,拨打急救电话。随身携带药物过敏警示卡,注明过敏药物名称。2.感染扩散预警。若出现高热(>38.5℃)、剧烈腹痛、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脓毒血症或盆腔脓肿。

  结语。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是一场需要医患协同的战役。通过规范的个人卫生管理、精准的用药护理、科学的活动休息平衡、合理的饮食调控、严格的性生活管控以及持续的心理支持,多数患者可在2-4周内康复。记住,定期复查是预防复发的关键——即使症状消失,也需完成全程治疗并遵医嘱随访,为女性生殖健康筑起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