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版 科普

血常规检查有什么用处

□诸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徐桂萍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11月03日

  每次去医院体检或看病时,医生几乎都会开出一项检查——血常规。这张看似简单的化验单,上面密密麻麻排列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多项指标,却被称为“健康晴雨表”。大部分人存在疑虑,不过是抽了一管血,它到底可以检查什么?为什么每次都要检查?其实血常规检查是最基础的,却是一种常用且关键的检查,其可以应用在健康评估、疾病诊断、治疗监测等方面,利于我们及时捕捉身体“异常信号”。

  健康筛查:提前发现问题,守住健康防线。针对健康群体而言,血常规检查十分重要,成为最主要的健康筛查方法,其机体没有明显症状,提前识别潜在健康隐患,避免小问题变成大麻烦。1.评估整体营养状态,识别“隐性贫血”。大部分人特别是女性、老年群体,平时没有明显头晕、乏力症状,但血常规中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指标,都可以精准的反应机体是否贫血。例如,成年女性血红蛋白低于110g/L、男性低于120g/L,就提示可能存在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情况,这些“隐性贫血”如长时间忽视,可能导致其免疫力降低、器官供氧不足,对心脏功能造成极大影响。通常通过血常规筛查,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并通过调整饮食或进行治疗来改善。2.识别感染风险。要判断身体是否存在潜在感染或炎症,对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进行分析。例如,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都可以显示细菌感染。而淋巴细胞比例上升,多与病毒感染有关。这些感染早期症状不明显,血常规可以帮助医生在短时间确定“炎症信号”,防止漏诊发生。

  诊断疾病,为对症治疗提供关键依据,避免盲目用药。当机体发生不适症状时,血常规检查是医生判断疾病的主要参考指标,可以将诊断缩小范围,避免盲目用药或者延误治疗。1.区分感染类型,准确用药。生活中常见的发热,可能由细菌感染引起,也可能与病毒感染引发,但两者治疗方法完全不同。血常规可以为其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如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医生会优先考虑细菌感染。如白细胞计数正常或下降、淋巴细胞升高,则为病毒感染的几率更大。孩子发烧时,通常采用血常规判断感染类型,避免滥用抗生素,使药物副作用减少。2.辅助诊断血液疾病,捕捉“危险信号”。血常规中指标异常,可以更好的提示血液系统疾病。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可能提示白血病。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可能与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有密切关联。红细胞、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三者同时下降,可考虑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这些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血常规检查可以及时识别异常,为进一步检查争取时间,获得理想疗效。3.排查其他系统疾病。

  贫排的治种可防估效正补出相考疗对识药血如严守辅看以管除血液系统和感染性疾病,血常规可以为其提供“间接证据”。慢性肾病患者因肾功能下降,会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进而发生肾性血,血常规中血红蛋白下降可以帮助医生查肾病,根据各指标水平可以让患者更全面判断病情。

  治疗监测疾病,动态评估效果,及时调整疗方法。在疾病治疗中,血常规检查也是一监测方法,可以为医生更好的判断疾病提供靠参考数据,进而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法,止出现治疗副作用。1.对治疗效果进行评。细菌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后,如治疗有,血常规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会逐渐恢复常,咽痛、发热等症状明显改善。贫血患者充铁剂或维生素B12后,复查血常规指标会现血红蛋白水平上升,提示治疗效果明显。反,如指标无明显改善或甚至加重,医生会虑调整用药种类,避免延误治疗。2.监测治副作用,确保用药安全性。有些治疗方案会血液系统造成副作用,血常规可以第一时间别这些风险。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时,化疗物会对骨髓造血功能进行抑制,使白细胞、小板减少。医生会定期让患者检查血常规,出现指标异常,会给予对症治疗,避免出现重并发症。

  总而言之,血常规检查虽然简单,但是护健康的好帮手,它可以提前筛查隐患、助疾病诊疗,监测效果。无论是体检还是病,都不能忽视这“小小的化验单”,其可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身体,进行科学的健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