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版 服务

宝宝皮肤发黄是正常发育还是疾病警报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11月03日

  许多新手父母都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出院回家第2~3天,突然发现宝宝的小脸、眼球发黄,全家人一下子紧张起来。其实,新生儿黄疸发生率超过80%,但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可以自行消退的“生理性黄疸”,只有少数属于需要紧急处理的“病理性黄疸”。作为一名儿科护士长,我结合最新循证指南与临床体会,教家长“看时间、看程度、看伴随症状”三招快速区分,并给出家庭护理要点。

  生理性黄疸:宝宝发育的“必经之路”。1.时间规律: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峰,7~10天逐渐消退;早产儿最长可延迟至3~4周。2.黄染程度:最先出现在面部,逐渐波及胸背,四肢远端及手心脚心通常不明显;颜色呈浅柠檬黄。3.胆红素水平:每天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l)或生后24h每小时增加<0.3mg/dl,>生后24h者每小时增加<0.2mg/dl。4.全身状态:吃奶有力、睡眠安稳、体重增长良好,无发热、嗜睡、尖叫或抽搐。5.处理原则:无需用药,关键是“多吃多拉”。母乳每天8~12次,保证每日小便6次以上、黄色糊状大便3~4次,即可加速胆红素经肠道排出。

  病理性黄疸:必须立即就医的“红色信号”。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即应视为病理性:1.出现过早:生后24小时内即看到黄染。2.进展过快:皮肤黄染每日明显加深,或胆红素每天上升>85μmol/L(5mg/dl)或生后24h内每小时增加>0.3mg/dl,>生后24h者每小时增加>0.2mg/dl。3.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4.退而复现或消退延迟:足月儿生后2周、早产儿4周仍未完全消退,或消退后又突然加重。5.伴随症状:精神差、嗜睡、拒奶、尖叫、抽搐,或出现体温不稳、贫血、肝脾肿大、大便呈白陶土色、尿色深似浓茶。6.常见病因:母婴血型不合溶血、感染(败血症、TORCH)、胆道闭锁、遗传代谢缺陷(如G6PD缺乏)。处理上需立即就医,可能需要光疗、静注免疫球蛋白、换血或手术等治疗,以避免胆红素脑病导致听力损伤、脑瘫等后遗症。

  家庭护理“四字诀”——看、记、喂、送。1.看:自然光下每日观察皮肤、眼球、手心脚心颜色变化。2.记:记录黄疸首次出现时间、范围及每日加深情况;同时记录吃奶量、大小便次数与颜色。3.喂:坚持母乳喂养,不足时按医嘱补充配方奶,切忌自行停母乳或喂“退黄偏方”。4.送:出现以下任一情况立即送医——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黄疸迅速蔓延至四肢、手心脚心;宝宝精神差、拒奶、尖叫、抽搐;尿色深似浓茶或大便呈白陶土色;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黄疸仍未退净。

  温馨提示:早产、低体重、母亲“O”型血或糖尿病的新生儿,更容易发展为病理性黄疸,出院后务必按医嘱复查胆红素;民间“晒太阳退黄”效果有限且易造成低温或晒伤,不建议替代正规光疗。

  请小宝宝全家一起学起来:时间、程度、症状三把关,生理性黄疸淡定养,病理性黄疸及时治!愿每个宝宝都健康“褪黄”,绽放红润笑脸。(临邑县人民医院儿科 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