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版 科普

股骨颈骨折护理,防并发症是重点

□通道侗族自治县民族中医医院 裴盼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8月04日

  股骨颈骨折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多由摔倒等轻微外力引发。这类骨折愈合慢、卧床时间长,若护理不当,肺部感染、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可能找上门,不仅延缓康复,还会危及生命。做好护理,尤其是预防并发症,对患者恢复至关重要。

  长期卧床,肺部感染风险高。股骨颈骨折患者需长期卧床,翻身、活动受限,肺部痰液难以咳出,易引发坠积性肺炎,这是常见且危险的并发症。数据显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约20%~30%会出现肺部感染,一旦发生,会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增加死亡风险。预防肺部感染,关键是帮患者有效排痰。每天要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具体做法是:患者取侧卧位,护理者手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其背部,每次拍3-5分钟,每天3-4次。拍背能震动肺部,促使痰液松动。同时,鼓励患者主动咳嗽,若患者无力咳嗽,可在医生指导下用吸痰器帮助排痰。另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也很重要。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保持室内温度在22-24℃,湿度50%-60%,减少空气中细菌滋生。天气好时,可让患者在窗边稍微坐一会儿,呼吸新鲜空气,增强肺功能。

  伤口护理,清洁干燥是关键。股骨颈骨折多需手术治疗,术后伤口护理直接影响愈合。若伤口感染,可能导致骨髓炎等严重后果,让骨折愈合难上加难。要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敷料有无渗血、渗液。若敷料被污染或湿透,需及时请医护人员更换,更换时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细菌侵入。患者出汗多或洗澡(需在医生允许下)后,要检查伤口周围皮肤,用干净毛巾轻轻擦干,防止潮湿引起感染。同时,注意观察伤口周围有无红肿、发热、疼痛加剧等感染迹象。若出现这些情况,可能是感染早期信号,要及时告知医生,尽早处理。一般术后10-14天伤口拆线,拆线后仍要保持伤口部位清洁,避免摩擦、抓挠,直至伤口完全愈合。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措施。除了肺部感染和伤口感染,长期卧床还可能引发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护理时也不能忽视。1.预防压疮。患者长期保持同一姿势,局部皮肤受压过久易出现压疮。要每2小时帮患者翻身一次,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推,防止皮肤擦伤。在患者臀部、背部等易受压部位垫上气垫或软枕,减轻压力。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汗湿或污染的衣物、床单。2.预防深静脉血栓。下肢活动减少会导致静脉血流缓慢,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肺栓塞,危及生命。可在医生指导下给患者穿医用弹力袜,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同时,每天帮患者做下肢按摩,从脚踝向大腿方向轻轻揉捏,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若患者病情允许,可适当活动踝关节,做勾脚、伸脚动作,增加血流速度。

  饮食与康复锻炼辅助护理。合理饮食能为骨折愈合提供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患者要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类等,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预防便秘(长期卧床易便秘,用力排便可能加重病情)。还要多喝水,每天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既能稀释血液,减少血栓风险,也能促进痰液排出。在康复锻炼方面,要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术后早期可做些简单的上肢活动,如握拳、抬臂等,防止肌肉萎缩。随着病情恢复,逐步进行下肢功能锻炼,但要避免过早负重,防止骨折移位。锻炼时要循序渐进,以患者不感到明显疼痛为宜。

  家庭护理注意事项。家属在护理过程中要耐心细致,密切观察患者状态。记录患者体温、伤口情况、饮食睡眠等,若发现患者发热、伤口异常、呼吸困难、肢体肿胀疼痛等,要及时送医。同时,关注患者心理状态。长期卧床可能让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家属要多陪伴、多鼓励,和患者聊聊天,帮其缓解不良情绪,树立康复信心。

  股骨颈骨折护理,预防并发症是重中之重。做好翻身拍背防肺部感染、保持伤口清洁防感染,同时兼顾压疮、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再配合合理饮食和康复锻炼,才能让患者顺利度过恢复期,早日康复。护理过程中若有疑问,要及时咨询医护人员,确保护理科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