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版 科普

脑梗不是毫无征兆,注意5个预警信号

□衡山县中医医院 彭雅丽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8月04日

  脑梗,医学上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被血栓或斑块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的疾病。它以发病急、致残率高、致死率高著称,常让人误以为“毫无征兆”。但实际上,脑梗并非完全“突然袭击”——在血管堵塞到引发严重症状前,身体会通过多种方式发出预警信号。若能及时识别这些信号并采取干预措施,可大幅降低脑梗的危害。

  预警信号一:突发性视力障碍——视网膜缺血的“求救声”。1.典型表现:患者可能突然感觉单眼或双眼视力模糊,仿佛眼前蒙了一层雾;或视野中出现黑影遮挡,甚至可能短暂性失明(持续数秒至数分钟),随后视力自行恢复。这些症状常被误认为是“用眼过度”或“老花眼加重”,但实际可能是脑梗的早期信号。2.科学原理:脑梗引发的视力障碍与视网膜动脉供血不足直接相关。视网膜是大脑的延伸组织,其血液供应依赖颈内动脉的分支——视网膜中央动脉。当颈内动脉或大脑后动脉发生栓塞时,视网膜动脉可能因血流受阻而缺血,导致视力异常。

  预警信号二: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语言中枢的“断电警报”。1.典型表现:患者可能突然说话含糊不清,如同“大舌头”;或无法准确表达想法,词不达意;甚至听不懂他人说话,对简单指令反应迟钝。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伴随口角歪斜、流口水等表现。2.科学原理:大脑的语言中枢(如布洛卡区、韦尼克区)位于左侧额叶和颞叶,其血液供应依赖大脑中动脉。当大脑中动脉分支发生堵塞时,语言中枢会因缺血而功能受损,导致言语障碍或理解困难。这种症状的出现提示脑梗已进入“进展期”,需紧急处理。

  预警信号三: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运动通路的“信号中断”。1.典型表现:患者可能突然感觉一侧手臂或腿部无力,无法抬起或持物;或行走时拖拽患侧下肢,如同“踩在棉花上”;甚至完全无法活动一侧肢体。部分患者还会伴随患侧肢体麻木、刺痛或温度觉减退。2.科学原理:大脑的运动中枢(中央前回)和感觉中枢(中央后回)位于顶叶,其血液供应同样依赖大脑中动脉。当血栓堵塞大脑中动脉或其分支时,运动或感觉通路会因缺血而中断,导致对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这种症状的出现提示脑梗已影响重要功能区,需尽快干预。

  预警信号四:持续性头痛或眩晕——脑压升高的“红色警报”。1.典型表现:患者可能突然出现剧烈头痛,程度远超以往,伴随恶心、呕吐;或频繁眩晕,感觉天旋地转,无法站立;甚至伴随耳鸣、听力下降或复视(看东西重影)。这些症状可能被误认为是“偏头痛”或“耳石症”,但实际可能是脑梗的征兆。2.科学原理:当脑部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时,周围血管会代偿性扩张以增加血流,这一过程可能引发头痛;若血栓位于脑干或小脑(负责平衡和协调),则会导致眩晕;而颅内压升高(因脑水肿或出血转化)会进一步加重头痛和呕吐。这些症状提示脑梗可能已引发严重并发症,需紧急处理。

  预警信号五:频繁打哈欠或嗜睡——脑缺氧的“最后通牒”。1.典型表现:患者可能无明显诱因地频繁打哈欠,即使睡眠充足仍感困倦;或白天嗜睡,难以保持清醒;甚至出现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等表现。2.科学原理:当脑部血管严重堵塞时,脑组织会因缺血缺氧而功能受损,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引发打哈欠和嗜睡。这是身体试图通过增加呼吸深度(打哈欠)和减少能量消耗(嗜睡)来应对缺氧的“自我保护”机制,但也提示脑梗已进入危险阶段。

  预防脑梗:从控制危险因素做起。脑梗的预警信号虽重要,但更关键的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其发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是脑梗的主要诱因。建议:1.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2.戒烟限酒,避免二手烟暴露;3.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4.健康饮食,减少盐、糖、饱和脂肪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

  结语。脑梗并非“突然袭击”,而是血管病变长期积累的结果。通过识别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并从源头控制危险因素,我们完全有能力将脑梗的威胁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