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人民医院 尚珍珍
警惕过期药品:识别、处理与风险防范。家庭药箱中的药品并不是“放着就能用”的物品,它们都有明确的有效期限。药品的有效期是指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药品能够保持其质量和疗效的最长时间。一旦超过这个时间,药效可能下降,甚至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例如,某些抗生素过期后可能分解成有毒成分,误服后会引发过敏或中毒反应;眼药水、口服液等液体类药品过期后容易滋生细菌,使用后可能引发感染。识别过期药品并不复杂。首先,要定期查看药品包装上的“有效期至”标识,判断是否还在有效期内。其次,观察药品的外观变化,如药片是否变色、结块,液体是否浑浊、有异味,胶囊是否变形、黏连等,这些都是药品变质的信号。此外,一些特殊药品如胰岛素、硝酸甘油等,即使未到有效期,若储存不当也可能提前失效。处理过期药品时,切勿随意丢弃,以免污染环境或被不法分子回收再售。建议将过期药品送至社区、药店或医院的药品回收点进行统一处理。部分城市也支持将过期药品作为有害垃圾投放,需按照当地垃圾分类规定执行。
药品储存误区:常见错误与正确方法。很多家庭在药品储存上存在误区,这些错误可能导致药品提前失效,甚至带来健康风险。例如,有人习惯将药箱放在厨房或浴室中,这些地方温度高、湿度大,容易使药品受潮、变质。还有人将药品长期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或者在炎热的夏天放在车内,这样的高温环境会破坏药品的有效成分,使其失去应有的治疗作用。此外,药品混放也是常见问题之一,例如将内服药与外用药放在一起,或者把不同种类的药品随意堆放,容易造成混淆,甚至发生误用。正确的药品储存方式应根据药品的性质和说明书要求进行。大多数药品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温度控制在15~25℃,湿度保持在45%~65%为宜。避免将药品放在靠近热源或水源的地方,如炉灶、水槽附近。对于需要冷藏的药品,如胰岛素、部分生物制剂等,应放入冰箱冷藏室(2~8℃),但切记不能冷冻,否则会破坏其分子结构。有些药品对光敏感,如硝酸甘油、维生素C等,应使用原包装或棕色瓶保存,避免阳光直射。开封后的药品也应注意密封保存,防止受潮或氧化。为了更有效地管理药品储存,建议选择专用药箱,具备分层、密封功能的药箱有助于分类存放不同类型的药品,并减少受潮风险。此外,家庭成员应养成定期检查药箱的习惯,建议每季度清理一次,及时更换过期药品,补充常用药品。还可以在药箱中附上一份药品清单,记录药品名称、有效期、用途等信息,便于查找和管理。
儿童安全:防止误服与安全用药。儿童误服药品是家庭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好奇心强、分辨能力弱,容易将药片或药水当作糖果误食。据相关统计,儿童因误服药品导致中毒的事件在家庭意外中占比较高,严重时可能引发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甚至肝肾损伤、昏迷等危险情况。预防的关键在于药品的存放与管理。药品应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如高处的柜子或带锁的抽屉中,而不是随手放在桌面、床头或背包里。应尽量选择带有儿童安全盖的药品包装,这种设计能有效降低孩子自行打开药瓶的风险。家长在服药时也应避开孩子的视线,避免孩子模仿行为。同时,要从小教育孩子药品不是糖果,不能随意吃,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药品认知。在儿童用药方面,也应格外谨慎。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不能随意使用成人药品。儿童专用药品在成分、剂量和剂型上都经过科学调整,更适合他们的生理特点。家长在给儿童服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确认适应症、用法用量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必要时应咨询医生或药师,避免因自行用药而引发不良后果。此外,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很重要,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一旦发现孩子误服药品,家长应保持冷静,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保留药品包装或说明书,以便医生判断毒性和采取相应救治措施。不要盲目催吐,以免造成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