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人民医院 王敏
对于透析患者而言,血管通路是维持生命的“生命线”,如同娇嫩的花朵需要精心呵护。无论是动静脉内瘘还是导管,做好日常维护、预防感染与堵塞,直接关系到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下面就为大家奉上这份“护花秘籍”。
动静脉内瘘的日常维护。动静脉内瘘是多数透析患者的首选血管通路,因其使用寿命长、并发症少而被称为“永久通路”,但它的维护同样不容忽视。日常观察与触摸:每天应定时检查内瘘情况,用手触摸内瘘部位,感受是否有震颤;用耳朵贴近内瘘,倾听是否有血管杂音。震颤和杂音是内瘘通畅的重要标志,若发现震颤减弱、杂音变小或消失,需立即就医。同时,观察内瘘部位皮肤有无红肿、渗液、瘀青等异常,一旦出现,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清洁与保护:保持内瘘侧手臂皮肤清洁干燥,洗澡或擦身时避免用力揉搓内瘘部位,防止皮肤破损。透析结束后,穿刺部位的敷料应保持清洁干燥,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按时更换,一般在透析后24小时内不要取下敷料,避免穿刺点感染。此外,内瘘侧手臂禁止提重物、戴过紧的首饰或衣物,睡觉时不要压迫该侧手臂,防止内瘘受压导致血流不畅。功能锻炼:内瘘术后早期,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如握力球训练,可促进内瘘成熟。成熟后,也应适当活动内瘘侧手臂,以维持内瘘的良好功能,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导管的日常维护。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血管通路,无论短期临时留置或长期维持使用,均存在较高的感染易感性。其导管相关感染(CRBSI)发生率显著高于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导致导管功能障碍、治疗中断及医疗资源消耗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1.严守无菌防线,筑牢安全屏障。保持导管出口处的清洁干燥是维护工作的核心要点。请务必严格遵循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进行日常护理,按照规定周期规范更换敷料。患者及家属需谨记,切勿随意触碰或摆弄导管;在更换敷料时,必须一丝不苟地执行无菌操作流程。一旦发现敷料出现污染、松动或脱落的情况,应第一时间联系医护人员进行处理,杜绝任何感染隐患。2.多管齐下,预防导管堵塞。在透析间期,妥善保护导管是维护工作的关键环节。需时刻注意避免导管发生扭曲、打折或受压的情况,严禁自行随意推注药物或液体。若有用药需求,必须在医护人员的全程监督与指导下进行,以此防止药物沉淀引发导管堵塞。同时,要养成密切观察导管是否出现回血现象的习惯,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3.消除感染隐患,守护健康防线。个人卫生习惯与导管安全息息相关。接触导管前后,务必使用肥皂或洗手液认真洗手;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导管周围皮肤的清洁,避免接触污水、污物等污染源。若出现发热、寒战,或导管出口处红肿、疼痛、渗液等症状,这些极有可能是感染的危险信号,必须立刻前往医院就诊,切勿延误治疗时机。
感染与堵塞的预防要点。无论是动静脉内瘘还是导管,预防感染和堵塞都有一些共同的要点。定期复查: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前往医院接受血管通路专项检查,包括血管超声、血流量监测等专业项目。通过这些检查,能够精准捕捉潜在隐患,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干预。科学饮食:饮食管理是透析患者的必修课。建议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像精瘦肉、深海鱼、蛋类及奶制品等,既能维持机体营养平衡,又有助于血管组织修复。同时,需严格把控水分与盐分摄取量,防止血压剧烈波动损伤血管通路。另外,应规避高磷、高钾食物,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健康生活管理:保持规律的作息节奏,杜绝熬夜,适度开展如散步、太极等有氧运动,提升机体免疫力,从根源上降低感染风险。日常注重情绪调节,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以积极的姿态配合治疗,为血管通路的健康保驾护航。
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维护好血管通路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希望每一位透析患者都能掌握这份“护花秘籍”,精心呵护自己的血管通路,让它始终保持良好状态,为透析治疗保驾护航,提高生活质量,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