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版 科普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有什么特点

□青岛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 王毅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8月04日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脊柱疾病,多因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外伤等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引发症状。疼痛为其主要表现,对患者生活影响大。本文将深入探讨其疼痛特点,助患者及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疾病,为精准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疼痛部位。在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疼痛不局限于某一部位,常伴有沿坐骨神经向远端放射,自腰骶段、臀部、大腿后方一直到小腿外侧甚至到足底的放射痛,即神经根性放射痛;部分患者可见病侧臀部痛,多在臀肌上缘处。

  疼痛性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部疼痛性质有钝痛、刺痛和烧灼样痛。钝痛是以持续性和弥散性的腰椎被束缚而产生一种沉重的不适感为主要性质,刺痛是在钝痛的基础上又突然出现瞬间的尖锐的疼痛,如针扎样疼痛、刀割样疼痛,可因弯腰、转身、咳嗽等动作而突然发生或加剧。烧灼样痛则多为烧灼感、电击感、火辣样疼痛,疼痛剧烈。放射性疼痛可以以闪电样痛、针刺样痛、绳样痛、烧灼样痛等为主要性质。咳嗽、喷嚏、用力大便等腹内压增高导致椎管内压力升高,造成对神经根压迫刺激加重,疼痛也随之增加。

  疼痛程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痛程度因人而异,腰痛在休息后有所改善,这种改善多数是暂时性的,如处于急性期,则疼痛会很剧烈,令人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理活动,如行走、站立、弯腰,同时也影响患者正常睡眠,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严重的可能造成患者睡眠中被痛醒。如伴有放射性疼痛,则疼痛会很重,严重的甚至行走困难,严重者不能正常站立、行走,只能卧床休息,有些患者甚至需要借助拐杖及其他辅助设备才能行走。

  疼痛发作特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发作在有的病人有特定的诱发因素,最常见是腰部劳累、着凉、外伤,如腰部长时间弯腰、负重提物,或寒冷潮湿的生活、劳动环境中都可能发病疼痛,发病初期可能是一种微痛,但过一段时间会越来越痛,或呈间歇性疼痛,即一种疼痛在一段时间有所缓解或消退,但在某种条件的诱发下又可发病疼痛。若长期一成不变的姿势,如长时间坐、站,可使腰部肌体疲劳,椎间盘的压力增加,加重腰部疼痛程度;若做一些腰的伸屈运动或更换体位,则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的血液会增加,椎体受到的压力减轻,疼痛会相应地减轻。

  伴随症状。腰部疼痛伴患侧下肢麻木、无力。麻木多先于疼痛发生,且范围与疼痛相近,放射的范围与其神经分布一致。下肢无力主要表现在行走不稳、抬腿费力等,患者会感觉腿没力气,容易摔倒、绊脚。严重者有大小便障碍,如排尿困难、便秘等。

  结语。深入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特点,能助力患者及医务人员精准把握疾病表现。这不仅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依据,还能提升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促进医患有效沟通。望本文内容可推动相关研究深化,优化临床实践,让更多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