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版 科普

妊娠期糖尿病饮食管理,控糖同时保证母婴营养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8月04日

  □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王春妙

  妊娠期糖尿病是孕期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若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增加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早产等风险。对孕妇而言,既要稳定血糖,又要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本文将系统解析饮食管理要点,在控糖与营养之间找到平衡点。

  总量控制:严格控制摄入量。孕妇需根据体重、孕周和活动量,计算每日适宜的能量摄入。 1.分阶段设定能量目标。孕1~12周:能量需求与孕前基本一致,每日摄入约1500~1800千卡,无需额外增加能量。孕13周后:胎儿快速发育,能量需求逐渐增加。孕中期每日可增至约1800~2100千卡,孕晚期增至2100~2200千卡,但最高不超过2200千卡。2.体重管理是“隐形指标”。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整个孕期体重增长建议控制在11.5~16公斤,每周增长不超过0.5公斤;孕前肥胖的孕妇,每周体重增长应控制在0.3~0.4公斤,避免因体重过快增加诱发胰岛素抵抗。

  营养搭配:三大营养素的比例。核心是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素,既要控制血糖,又要保证胎儿发育所需的全面营养。1.碳水化合物:选对种类。碳水化合物是能量的主要来源,占每日总能量的50% ~60%(约200~300克)。避免精制碳水(如白米饭、白面包、糕点),这类食物升糖指数(GI)高;优先选择低GI食物,如糙米、燕麦、玉米、红薯等粗粮;每日要少餐多次,3顿主餐+2~3次加餐,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导致血糖峰值过高。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足,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2.蛋白质:胎儿发育的“必需基石”。蛋白质占每日总能量的15%~20%(约70~100克),优质蛋白占比需达50%以上:来源包括鸡蛋、牛奶、瘦肉、鱼类、豆制品等;鱼类富含DHA,可促进胎儿脑部发育;豆制品含植物蛋白和膳食纤维,有助于稳定血糖;孕中晚期需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每日增加15~25克)。3.脂肪:优选“健康脂肪”。脂肪占每日总能量的25%以内(约40~60克),需减少饱和脂肪(如动物油脂、黄油肉)和反式脂肪(如油炸食品、植脂末)的摄入;选择不饱和脂肪,如橄榄油、亚麻籽油、牛油果、坚果等,其中亚麻籽油富含Omega-3脂肪酸,对胎儿神经系统发育有益;每日烹调用油不超过25克(约2~3汤匙)。

  食材选择:吃对食物,控糖事半功倍。食材的选择在保证营养的同时降低血糖波动风险。1.多吃高纤维食物:每日建议摄入25~30克:蔬菜:优先选择绿叶菜(菠菜、芹菜、西兰花)、菌菇类(香菇、金针菇)、杂色蔬菜(彩椒、番茄),每日摄入量不少于500克;藻类:海带、紫菜富含膳食纤维和碘元素。2.水果:限量+选对种类: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但需严格控制摄入量:避免高GI水果:如荔枝、龙眼、芒果、西瓜;选择低GI水果:如苹果、梨、草莓、蓝莓、柚子等,每日摄入量控制在200~300克(约1个中等大小苹果);吃水果的时间最好在两餐之间(如上午10点、下午3点)。3.补充关键营养质:钙:每日需摄入1000~1200毫克,可通过牛奶(500毫升/天)、豆制品、深绿色蔬菜补充;铁:孕中晚期需每日摄入27毫克,动物肝脏(每周1~2次,每次50克)、瘦肉、菠菜等是优质来源;维生素D:帮助钙吸收,可通过晒太阳(每日15~20分钟)或补充剂获取;锌:可从牡蛎、瘦肉、南瓜子中摄取。

  常见误区:避开这些“控糖陷阱”。1.“完全不能吃甜食”:血糖稳定,可偶尔少量食用低糖点心,需计入当日总能量,减少相应主食量。2.“水果比主食更安全”;错误,水果含果糖,过量摄入同样会升高血糖,且无法替代主食提供的复合碳水化合物,需严格控制量。3.“多吃粗粮就能随意吃”:粗粮虽好,但仍含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如一顿吃200克红薯)同样会导致血糖升高。4.“只吃蔬菜就能控糖”:长期缺乏主食和蛋白质会导致酮体升高,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

  结语。妊娠期糖尿病的饮食管理,本质是在“控糖”与“营养”之间找到平衡。既不能因过度限制而影响胎儿发育,也不能因放纵而导致血糖失控。孕妇需结合自身血糖反应调整饮食方案,定期监测血糖和体重。若通过饮食管理仍无法控制血糖,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