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版 科普

子宫肌瘤悄悄“长个”这些信号别忽视

□钦州市妇幼保健院 蔡卓慧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8月04日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30岁以上女性中约20%-30%患有子宫肌瘤。尽管大多数肌瘤不会恶变,但若不加以关注,部分肌瘤可能在“悄无声息”中增大,甚至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子宫肌瘤“长大”时可能出现的信号,以及如何科学应对。

  月经异常:最常见的“警报”。子宫肌瘤导致的月经改变是最容易被女性察觉的信号。其中,月经量增多最为典型,一些患者会发现自己的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加,原本正常使用的卫生巾更换频率大幅提高,甚至出现大量血块。这是因为肌瘤使子宫腔面积增大,子宫内膜腺体分泌增多,同时影响子宫正常的收缩止血功能。除了月经量增多,月经周期紊乱也需要警惕。有的患者月经周期缩短,原本28-30天的周期,可能缩短到20天左右;有的则出现经期延长,正常经期3-7天,而肌瘤患者可能持续10天甚至更久。长期的月经异常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贫血,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腹部肿块: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当子宫肌瘤增大到一定程度,患者自己就可以在腹部摸到肿块。通常在清晨空腹、膀胱充盈时更容易摸到,肿块质地较硬,表面可能不光滑。一般来说,当肌瘤使子宫增大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时,从腹部就能明显看出隆起;若肌瘤较小,可能需要医生通过妇科检查才能发现。一旦发现腹部出现异常肿块,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肿块性质。

  排尿与排便异常:被“挤压”出的信号。子宫肌瘤生长的位置不同,对周围组织器官的压迫也不同。如果肌瘤向前压迫膀胱,会导致尿频、尿急,严重时甚至出现排尿困难,有患者形容自己就像“住在厕所里”,频繁跑卫生间却每次尿量不多;若肌瘤向后压迫直肠,则会引起便秘,排便次数减少,大便变细。这种因肌瘤压迫导致的排尿、排便异常,很容易被患者误认为是泌尿系统或肠道疾病,而忽略了子宫肌瘤的可能,从而延误诊断。

  腹痛与腰酸:不容忽视的身体不适。多数情况下,子宫肌瘤患者不会出现腹痛,但当肌瘤发生变性,如红色样变、肉瘤样变时,会出现下腹部剧烈疼痛,同时可能伴有发热。此外,一些患者会感到腰酸、坠胀,尤其是在月经期或劳累后症状加重。这种腰部的不适很容易被归结为劳累或腰肌劳损,而没有进一步排查妇科原因。如果长期存在不明原因的腹痛、腰酸,一定要想到子宫肌瘤的可能。

  不孕与流产:容易被忽略的潜在影响。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来说,子宫肌瘤可能会影响受孕和妊娠结局。黏膜下肌瘤会改变宫腔形态,阻碍受精卵着床;肌壁间肌瘤过大时,会压迫输卵管或影响子宫收缩,增加不孕、流产的风险。临床上,有不少备孕女性迟迟未能成功怀孕,最终检查发现是子宫肌瘤作祟;还有一些孕妇在孕期因为肌瘤的影响出现流产、早产等情况。因此,对于备孕困难或反复流产的女性,排查子宫肌瘤是必要的检查项目。

  如何准确诊断子宫肌瘤?当出现上述可疑信号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目前,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肌瘤最常用、最便捷的方法,通过B超可以清晰看到肌瘤的大小、数量、位置及血流情况;磁共振成像(MRI)对软组织的分辨力更高,在评估肌瘤与周围组织关系、鉴别肌瘤变性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检查费用相对较高;宫腔镜和腹腔镜则不仅可以用于诊断,还能在检查的同时进行手术治疗。

  发现子宫肌瘤该怎么办?发现子宫肌瘤不必过于恐慌,因为大多数肌瘤生长缓慢,且没有明显症状,这种情况下只需定期复查,每3-6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观察肌瘤的大小、位置变化。如果肌瘤导致症状明显,如严重贫血、腹痛难忍、不孕等,或者肌瘤生长迅速,怀疑有恶变倾向,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宫腔镜手术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需求、肌瘤情况等综合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之,子宫肌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它悄悄“长个”时发出的信号不容忽视。女性朋友们要关注自身身体变化,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与医生充分沟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处理方式,才能更好地维护生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