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版 科普

麻醉有风险 如何安全过关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陈祥文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8月04日

  麻醉在手术中至关重要,能消除疼痛并提供舒适治疗环境,但并非无风险。麻醉药物影响神经系统,可能带来不可预知后果。了解麻醉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对患者安全至关重要。麻醉风险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神经系统问题,过敏反应及感染等。通过科学准备、严密监测与护理,可有效降低风险,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关。

  麻醉的风险。麻醉虽存风险,但可控可防。深入了解后,我们能更有效地应对这些潜在挑战:1.呼吸系统风险:麻醉药物可能抑制呼吸,导致呼吸困难或缺氧,尤其对有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慢阻肺)的患者更为关键。麻醉前,医生会全面评估呼吸道状况,制定预防措施。2.心血管风险:麻醉药物可影响心血管系统,引发心律失常、血压波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冠心病、高血压),麻醉中的心血管监测与管理至关重要。医生会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确保心血管稳定。3.神经系统风险:麻醉药物会抑制神经系统,可能引起记忆力减退、头晕、恶心等症状。虽多为暂时,但仍需关注。麻醉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神经系统反应,及时调整方案。4.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对麻醉药物可能过敏,出现皮疹、呼吸困难、休克等严重反应。麻醉前,医生会详细询问过敏史,进行必要测试,预防过敏反应。5.感染风险:麻醉中的侵入性操作如插管、气管切开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医生会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确保手术环境无菌。6.术后恢复风险:术后患者可能面临疼痛、焦虑、苏醒延迟等问题,与手术创伤、麻醉药物残留或个体差异有关。医生会密切监测恢复情况,采取必要治疗措施,确保患者平稳度过恢复期。

  麻醉前的准备。为确保麻醉安全,患者需做好充分准备。首先,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过敏史及用药情况,并进行体格检查,以全面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麻醉方案,准确评估风险并预防。其次,根据手术需求和患者情况,医生会精心选择麻醉方式及药物种类、剂量,科学规划,力求降低风险。此外,患者需按医嘱术前禁食禁水,以防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具体时间依手术和麻醉方式而定。最后,心理准备同样关键。面对手术和麻醉,患者常感恐惧焦虑,医生需耐心沟通,解释过程及风险,帮助患者建立正确认知,同时传授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以减轻紧张情绪,确保患者以最佳状态迎接手术,保障麻醉过程安全顺利。

  麻醉中的监测与管理。在麻醉过程中,医生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措施包括:1.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控呼吸、心率、血压、体温,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为手术保驾护航。2.麻醉深度监测:通过观察反应、监测脑电图评估麻醉深度,确保患者无痛且不过度麻醉,精准控制保护神经系统功能。3.气道管理:特别关注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保持畅通无阻,定期清理分泌物,密切监测呼吸,预防呼吸道问题。4.药物管理: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需求,精准选择麻醉药物并调整剂量,密切观察反应,及时调整方案,避免不良反应,确保麻醉效果稳定可靠。

  麻醉后的恢复与护理。麻醉后恢复与护理至关重要,关乎术后康复及手术成效。术后,医生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及麻醉恢复,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为缓解术后疼痛,医生采取镇痛措施,如药物、物理疗法,让患者舒适恢复。同时,提供康复指导,涵盖饮食、活动、休息,助力患者快速恢复身体功能,提升手术效果。此外,医生定期随访,了解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并根据康复进展调整计划,确保患者顺利康复。麻醉后精心护理,是患者全面康复的重要保障。

  结语。麻醉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和严谨的医疗操作,这些风险可以被有效降低。作为患者,我们需要充分了解麻醉的风险和应对措施,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同时,作为医护人员,我们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够安全地度过麻醉这一关。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患者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