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试过半夜被牙痛“痛醒”?喝冷水像被针扎,咬东西时牙齿又酸又胀,甚至牙龈上冒出个反复鼓包的“小脓包”?这些很可能是牙髓炎或根尖炎在“作祟”。这两种病不仅疼起来要命,拖久了还可能丢牙!但别慌,其实只要做好日常防护,90%以上的牙髓炎和根尖炎都能提前避免。今天就来聊聊,普通人该如何把牙齿健康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牙髓炎和根尖炎,到底是怎么回事?把牙齿想象成一棵“小树”:最外层坚硬的牙釉质是树皮,包裹在内部的牙髓就是“树心”,里面藏着丰富的神经和血管,负责给牙齿输送营养;而根尖周组织就像树根周围的土壤,保护着牙齿的根基。当细菌像“蛀虫”一样突破树皮,啃食到树心,就会引发牙髓炎,此时牙齿会出现剧烈疼痛;如果放任不管,细菌继续扩散到“树根土壤”,导致根尖周组织发炎,就成了根尖炎,症状表现为牙龈脓包、牙齿松动,严重时甚至会影响颌骨健康。很多人以为“牙疼不是病”,结果小问题拖成大麻烦。要知道,牙齿一旦出现牙髓炎或根尖炎,往往意味着内部已经遭受严重破坏,不仅治疗过程复杂(可能需要根管治疗),费用也更高。与其病后“亡羊补牢”,不如提前做好预防。
预防牙髓炎、根尖炎的5个日常习惯。1.每天有效刷牙2次,每次3分钟。刷牙是预防牙病的第一道防线,但很多人每天都在“无效刷牙”。错误的刷牙方式,比如横着猛刷,不仅清洁效果差,还会在牙齿颈部刷出一道“小沟”(医学上叫楔状缺损),给细菌留下可乘之机。推荐使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齿呈45度角,刷毛对准牙龈边缘,每次只刷2-3颗牙,短距离水平震颤10次左右,再顺着牙缝方向轻轻上下来回刷。2.每天用牙线或冲牙器清理牙缝。你可能不知道,牙刷只能清洁牙齿表面70%的区域,剩下30%的牙缝才是蛀牙和牙龈问题的“重灾区”。食物残渣卡在牙缝里,细菌会迅速分解残渣产生酸性物质,24小时就能腐蚀牙齿,形成龋齿。每天至少用牙线或冲牙器清洁一次牙缝。3.少喝“酸+甜”组合饮料。奶茶、可乐等甜饮品是牙齿“隐形杀手”,其酸性物质软化牙釉质,糖分滋养细菌,易致蛀牙。应减少饮用高糖高酸饮品,若饮用可用吸管,喝完先清水漱口,半小时后再刷牙。喝茶或咖啡时搭配牛奶,利用钙修复牙釉质。4.别用牙咬硬物,及时补缺口。你是不是经常用牙齿开啤酒瓶盖、咬坚果壳,甚至啃螃蟹腿?这些看似“硬核”的操作,正在悄悄伤害你的牙齿。牙齿虽然坚硬,但过度受力可能导致牙隐裂(表面看不到的细微裂纹),细菌会顺着裂缝侵入牙髓,引发炎症。另外,牙齿出现小缺损,比如楔状缺损、磨损缺口时,也要及时修补。5.儿童换牙期重点看护。很多家长认为乳牙反正会换,蛀了不用管,这是大错特错!乳牙蛀坏不仅影响孩子进食和营养吸收,还会导致恒牙发育异常、排列不齐。尤其是孩子6岁左右长出的“六龄齿”,这是第一颗恒磨牙,不会替换,对咀嚼和咬合至关重要。从孩子萌出第一颗乳牙开始,家长就要用指套牙刷帮孩子清洁牙齿;3岁后教孩子独立刷牙,监督刷牙效果。
2个就医原则:早发现,少遭罪。1.出现这些信号,48小时内就医。牙齿不会无缘无故疼痛,一旦出现以下症状,千万别硬扛,必须尽快去医院。持续牙痛:冷热刺激痛、夜间痛醒,疼痛难以缓解;牙龈脓包:牙龈上反复出现“小鼓包”,破溃后流出脓液;咬合疼痛:咬东西时牙齿剧痛,甚至松动。这些症状说明牙髓或根尖周组织已经严重发炎,拖延只会让病情恶化。及时就医,不仅能减轻痛苦,还能最大程度保留牙齿。2.每年1次口腔检查,3年1次X光片。很多牙髓和根尖问题早期没有明显症状,肉眼根本看不出来。这时候,专业的口腔检查和X光片就像“透视镜”,能发现隐藏在牙齿内部的微小龋洞、牙髓病变或根尖阴影。吸烟者、糖尿病患者、孕妇(孕期激素变化易引发牙周问题),更要增加检查频率。通过定期检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给出针对性的预防建议,把牙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结语。做好预防,是守护牙齿健康最划算的方式。从今天开始,坚持正确刷牙、用好牙线、远离“酸+甜”陷阱,定期看牙医,守护好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