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版 科普

慢阻肺日常保健 你做对了吗

□崇左市大新县中医医院 黄雷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8月04日

  “咳嗽、咳痰、喘不上气”,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可能并非小事,而是慢阻肺发出的“预警信号”。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因气道出现炎症、黏液分泌量增多以及气道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引发呼吸困难。然而,不少患者对这一疾病缺乏足够的认知,导致病情反复恶化,甚至严重威胁生命。为了让患者更好地管理病情、降低急性发作的风险,本文将用通俗的语言,为大家介绍慢阻肺的日常保健方法。

  慢阻肺为何会缠上我?慢阻肺的“元凶”主要有两个:吸烟和长期有害气体暴露。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等物质会损伤气道黏膜,引发慢性炎症;而长期接触粉尘、生物燃料烟雾(如柴火、煤炭)也会增加患病风险。此外,遗传因素、反复呼吸道感染也可能诱发慢阻肺。特别提醒:早期慢阻肺症状隐匿,建议40岁以上、有吸烟史或职业暴露史者,每年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查。

  日常保健的“五大黄金法则”。法则一:戒烟——最有效的“自救”。“医生,我都病了,戒烟还有用吗?”答案是:有用!研究表明,戒烟可显著减缓肺功能下降速度,降低急性加重风险。即使已患病,戒烟仍能减少痰液分泌、改善呼吸困难。戒烟小技巧:设定“戒烟日”,逐步减少吸烟量;避免接触吸烟人群,用口香糖、水果替代吸烟动作;必要时寻求戒烟门诊帮助,使用尼古丁替代疗法。法则二:呼吸训练——让呼吸更轻松。慢阻肺患者常因气道狭窄而呼吸困难,呼吸训练可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通气效率。推荐两种简单方法:1.缩唇呼吸:闭嘴经鼻吸气,撅起嘴唇(如吹口哨状)缓慢呼气;呼气时间约为吸气的2倍,每日练习3-4次,每次5-10分钟。2.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隆起(手放腹部可感知),呼气时腹部下陷;可配合呼吸操(如八段锦、太极拳)增强效果。法则三:饮食管理——营养是“呼吸的燃料”。慢阻肺患者因呼吸困难,能量消耗增加,需合理饮食以维持体重和免疫力。饮食建议:适量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瘦肉等;以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橙子、苹果(维生素A、C可保护气道黏膜)。少量多餐: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导致腹胀,加重呼吸困难。需避免的食物:辛辣、油腻、易产气食物(如碳酸饮料、啤酒)。法则四:运动管理——适度锻炼,增强体质。“我喘得厉害,怎么运动?”这是患者的常见疑问。其实,适度运动可改善心肺功能,减少住院次数。运动原则:选择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游泳;从每日1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至30分钟;以“微喘但能对话”为宜,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事项:寒冷天气外出时佩戴口罩,避免冷空气刺激;运动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法则五:环境管理——远离“呼吸刺客”。空气污染是慢阻肺的“帮凶”,需从家庭和外出两方面着手。家庭环境:保持室内清洁,定期通风换气;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PM2.5和花粉暴露;避免使用生物燃料(如柴火、煤炭)做饭。外出防护:雾霾天佩戴N95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

  药物管理:遵医嘱,不随意。在慢阻肺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常心存疑虑,诸如“药吃多了会不会有副作用”“症状好点能不能停药”……其实,用药需遵循一定原则:一是严格遵医嘱用药,像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以及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都要按剂量、按疗程服用;二是掌握吸入技巧,使用前摇匀吸入剂,深吸气后屏气5-10秒;三是每3-6个月定期复诊,依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特别要提醒的是,切勿自行停药或增减剂量,以免病情反复。

  心理调适。慢阻肺患者因呼吸困难、活动受限,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心理调适十分关键。患者可加入互助小组,分享经验、彼此鼓励;也可培养听音乐、阅读、冥想等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同时,家属应协助管理药物、记录症状,给予情感支持。

  结语。慢阻肺虽无法根治,但通过科学管理,可显著延缓病情进展,减少急性发作风险。记住:戒烟是第一步,规范治疗是关键,日常保健是基础。若出现咳嗽加重、痰量增多、呼吸困难等异常症状,切勿拖延,及时就医。愿每位慢阻肺患者都能从容呼吸,享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