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版 科普

刮痧后皮肤红紫?中医护理有说法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8月04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 颜亨金

  刮痧作为一种流传已久的中医保健与治疗方法,然而,许多人在接受刮痧后,会发现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红紫现象,这一情况常常令人困惑,甚至担忧是否对身体造成了伤害。其实,这种皮肤反应在中医理论中有明确的解释,了解其中的缘由以及正确的应对方式,能帮助大众更科学地看待刮痧,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刮痧后皮肤红紫是普遍现象。在刮痧过程中,由于器具对皮肤的刮拭刺激,几乎大多数人都会出现皮肤颜色的改变,红紫便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这种现象并非异常,而是刮痧作用于身体后的一种正常反应。无论是出于保健目的进行的轻度刮痧,还是针对某些不适症状的治疗性刮痧,都可能引发这样的皮肤变化。正是因为这种现象的普遍性,才更需要大众对其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在遇到时能够从容应对,而不是盲目焦虑。

  解析刮痧后皮肤红紫的原因。从中医理论来看,刮痧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对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刺激,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人体在正常情况下,气血运行通畅,但当体内存在邪气、瘀滞时,气血的流通就会受到阻碍。刮痧通过外力作用,使经络中的邪气、瘀滞得以宣泄,这些病理产物在通过皮肤向外排出的过程中,就会导致皮肤出现红紫的表现。从现代医学角度而言,刮痧会使局部皮肤的毛细血管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血液中的红细胞渗出到皮下组织,从而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红紫颜色。这种反应是身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自我调节和修复的开始,是邪气外排、气血逐渐恢复通畅的表现。

  不同红紫情况代表的意义。刮痧后皮肤红紫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其代表的意义也存在差异。从颜色深浅来讲,浅红色通常意味着体内的邪气相对较轻,或者是刮痧时使用的力度较小,对身体的刺激程度有限。紫红色则提示体内存在一定程度的瘀滞或湿气,这些病理因素在刮痧的作用下开始显现。而紫黑色往往说明体内的瘀滞较为严重,气血运行不畅的情况相对明显,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调理和改善。从红紫范围大小来看,如果红紫范围较小,一般表示局部的问题相对局限,可能只是某个局部的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当红紫范围较大时,则可能意味着涉及的经络或身体区域存在较为广泛的问题,需要在后续的调理中加以重视,可能需要多次刮痧或配合其他调理方法来改善。

  刮痧后皮肤红紫的正确应对方法。当刮痧后皮肤出现红紫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至关重要。先要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水轻轻擦拭刮痧部位,这样既能去除皮肤表面的污垢,又不会对受损的皮肤造成过度刺激,要避免用力搓洗,防止加重皮肤的损伤。其次,要避免各种刺激。不要用冷水冲洗刮痧部位,因为冷水会使局部血管收缩,影响气血的流通和瘀滞的消散;同时,不可以涂抹刺激性的护肤品或药膏,以免对敏感的皮肤造成额外的伤害,引发不适。刮痧后要注意休息,身体需时间恢复,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加重负担、影响气血调和及身体修复。饮食上可多喝温水,促进新陈代谢和排出代谢废物,同时少吃辛辣、油腻食物,避免影响脾胃功能与身体恢复。

  刮痧后的注意事项。刮痧后还有一些整体的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保暖是其中重要的一点,刮痧后身体的毛孔处于开放状态,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尤其是刮痧部位,更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否则可能会导致寒气入体,影响刮痧的效果,甚至引发新的不适。两次刮痧之间要留有足够的时间间隔,一般来说,需要等待皮肤的红紫现象完全消退后,再进行下一次刮痧,这样可以让皮肤和身体有充分的时间恢复,避免频繁刮痧对皮肤和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还有一些特殊人群不适合进行刮痧,比如孕妇,刮痧可能会对子宫产生刺激,影响胎儿的健康;皮肤有破损的人,刮痧会加重皮肤的损伤,增加感染的风险;患有出血性疾病的人,由于其凝血功能异常,刮痧可能会导致出血不止,加重病情。

  综上所述,刮痧后皮肤出现红紫是一种普遍且正常的现象,是身体在刮痧作用下邪气外排、气血调和过程中的表现。大众不必对这种现象过度担心,关键是要了解不同红紫情况所代表的意义,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和注意事项。在进行刮痧时,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