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版 科普

偏执型人格障碍,如何改善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8月04日

  □崇左市荣军优抚医院 黄海彬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总是充满猜疑、难以信任他人的人,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这可能是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偏执型人格障碍会给患者的人际交往、生活质量带来诸多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到家庭和谐与工作开展。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种障碍并知道如何应对,下面将进行详细的科普。

  认识偏执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猜疑和不信任他人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多在成年早期开始显现。其常见表现较为明显,比如对他人的善意常常持怀疑态度,认为别人的友好举动背后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容易记仇,对于别人无意中的冒犯或批评,会耿耿于怀很久,甚至会伺机报复;还会过度敏感,别人一句平常的话、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被他们解读为针对自己的敌意。这种状态会让患者自身处于长期的紧张和不安中,也会让身边的人感到疲惫和难以相处。

  学会识别自身问题。要改善偏执型人格障碍,首先要学会识别自身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自我观察来实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留意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比如是否经常无端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算计自己,是否对他人的言行过度敏感,是否总是习惯性地反驳他人的意见。同时,进行对比反思也很有必要,将自己的表现与正常的人际交往模式进行对比,看看自己的猜疑和不信任是否超出了合理的范围,是否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和人际关系。当发现自己存在这些异常表现时,就要意识到可能存在偏执型人格方面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自我调节方法。自我调节是改善偏执型人格障碍的重要途径,主要可以从改变思维方式、改善人际交往和管理情绪三个方面入手。在改变思维方式上,遇到事情时,要先让自己冷静下来,比如深呼吸几次,避免被情绪左右,从多个角度进行理性分析,思考事情是否还有其他可能性,不要仅凭主观臆断就下结论。同时,尝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想法,这样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猜疑。在改善人际交往方面,遇到疑虑时,主动与对方沟通是很关键的,及时澄清误会,能避免猜疑不断积累。还要学会信任,从身边的小事开始,比如让亲友帮忙做一件小事,尝试去相信他们能做好,逐渐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关系。管理情绪也不容忽视,要及时察觉自己的负面情绪,如愤怒、猜疑等,当这些情绪出现时,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像进行跑步、打球等运动,或者向信任的人倾诉,都能有效缓解情绪。

  寻求他人协助。寻求他人的协助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向亲友求助是常见的方式,坦诚地向亲友说明自己的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困扰,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在这个过程中,要认真听取亲友的建议,即使有些建议初期觉得难以接受,也可以先尝试去实践,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加入支持小组也是不错的选择,在支持小组中,能与有相似经历的人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获得共鸣和帮助,感受到自己并不是孤单一人,从而增强改善的信心。

  专业治疗途径。当自我调节和他人协助效果不佳时,寻求专业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心理治疗是常用的方法,其中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患者识别并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让患者学会用更合理的方式看待事物和处理人际关系。支持性心理治疗则是治疗师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缓解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增强其应对问题的能力。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开具相关药物,如抗焦虑药等,辅助改善情绪等问题,但药物治疗必须严格遵医嘱,不能自行用药或停药。

  注意事项。在改善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过程中,有几点注意事项需要牢记。首先,改善需要时间和耐心,人格模式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改变也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不要因为短期内没有看到明显效果就放弃。其次,不要因为患病而自卑,偏执型人格障碍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很多人通过积极干预都能得到改善,积极面对才能更好地改善。最后,若自我调节效果不佳,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不要拖延,以免问题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