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版 科普

术前除了禁饮禁食,还要做哪些准备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8月04日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卢鸣赧

  术前除了禁饮禁食,还有一系列准备工作需提前做好,这些准备对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恢复至关重要。

  完善检查:让医生“看清”你的身体。术前医生会开具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检查,其核心作用是评估身体能否耐受手术和麻醉。比如血常规可判断是否贫血、感染;肝肾功能检查能了解代谢能力(麻醉药等多经肝肾代谢);心电图和胸片可排查心肺基础疾病(未发现的心脏病可能在麻醉时诱发风险)。注意事项:检查单有有效期(抽血、心电图等1周内有效,胸片等影像检查1个月左右),需提前完成避免过期重做。有特殊病史(如哮喘、糖尿病、过敏史)或正在服用的药物(尤其是抗凝药如阿司匹林、华法林),务必主动告知医生。长期吃抗凝药者可能需提前停药几天,以防术中出血不止。

  心理准备:别让紧张拖后腿。对手术的恐惧和对结果的担忧很常见,但过度紧张可能导致失眠、血压升高,影响手术状态。调整心态的方法:主动沟通:术前一天医生和护士会进行“术前访视”,可趁机问清手术时长、麻醉后疼痛情况、术后正常活动时间等,了解越详细,焦虑感越少。转移注意力:术前一晚可听轻音乐、看轻松书籍,避免反复琢磨手术;家人陪伴鼓励及适当倾诉也能缓解压力。接受正常情绪:紧张是自然反应,不必强迫自己“不能怕”,告诉自己“医生会做好准备,配合即可”,反而能更放松。

  身体准备:给手术“创造”好条件。1.清洁身体,减少感染风险。术前一天可洗澡,但要用温水简单冲洗,避免用力搓揉手术部位(尤其皮肤有伤口、痣或斑块处,防止破损);不要用沐浴露、肥皂清洗手术区域(可能擦掉医生做的标记);长发患者建议扎成简单辫子(方便术中固定);男性若手术在面部、颈部,可能需要剃胡须。2.处理“随身物品”,避免意外。进入手术室前,需取下饰品、假牙、隐形眼镜等:金属饰品可能影响术中监护仪器准确性,甚至在电外科手术时造成灼伤。活动假牙、松动牙齿若不取下,麻醉时可能脱落堵塞呼吸道。隐形眼镜长时间佩戴可能导致角膜干燥,麻醉状态下无法自主取下易损伤眼睛。建议将这些物品交给家属保管或放在病房储物柜,贴好姓名标签。3.调整生活习惯,让身体“处于最佳状态”。戒烟戒酒:吸烟会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术后易咳嗽、肺部感染;酒精影响肝脏代谢,增加麻醉风险。建议术前至少戒烟2周、戒酒1周。控制基础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术前要按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停药。如高血压患者术前早上可用少量水送服降压药;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确保在手术允许范围。保证睡眠:术前一晚失眠可告知护士,医生会视情况开助眠药,充足休息能让身体更耐受手术。

  物品准备:病房里的“术后必需品”。提前准备术后物品可避免家属手忙脚乱:衣物:准备宽松、易穿脱的纯棉衣物(如开衫、松紧腰裤子),避免套头衫(可能牵扯伤口)。护理用品:按手术部位准备,如骨科手术需助行器;腹部手术可备柔软腹带(需医生指导使用);需卧床者可备防压疮气垫、防滑拖鞋。其他:手机、充电器(方便联系家人)、保温杯(术后喝温水)、纸巾等日用品,可提前放床头柜。

  明确“禁忌”:这些事千万别做。术前绝对不能做以下事,否则可能导致手术延期或增加风险:隐瞒病史或用药史:对药物过敏、有麻醉不良反应史等务必如实告知,隐瞒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擅自进食:哪怕“一小块饼干”“一口牛奶”,都可能改变胃内环境,增加麻醉时误吸风险,甚至危及生命。化妆或涂指甲油:化妆品可能掩盖面色(医生通过面色判断病情),指甲油影响术中血氧监测准确性。过度疲劳:术前一天不要长途奔波、熬夜,身体过度疲劳会降低免疫力,影响术后恢复。

  和医护人员“默契配合”。进入手术室前,护士会核对姓名、手术名称等信息,这是为避免差错,需认真回应。若术前有寒冷、紧张等不适,或突然发烧、月经来潮,要及时告知。感冒发烧可能需推迟手术;女性月经来潮,部分手术可能需调整。手术如同“团队作战”,医护人员负责技术操作,你的术前准备则是“打好基础”。做好每一个细节,都是对自己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