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圣德嘉凯医院住院部 乔觉民
本文将带你全面了解慢性胃炎的成因、危害,以及日常防治的关键点,帮助你从日常生活中科学“养胃”,守护胃部健康。
慢性胃炎的危害,你可能低估了。许多人认为慢性胃炎只是“胃不好”,却忽视了它可能带来的长期危害,若不加关注,该病可能逐渐发展为胃黏膜萎缩,甚至出现肠化生、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增加胃癌发生几率,胃炎会损害营养吸收功能,造成贫血、乏力、免疫力下降等状况,长期反复的胃痛、反酸、恶心等症状也会显著影响日常质量与心理状态,存在家族病史或老年群体更需注意慢性胃炎引发的潜在威胁,及早采取规范治疗、维持健康生活习惯,是预防病情加重的核心措施。
养胃防治的5个关键点。1.饮食调理是第一道防线。饮食习惯对胃的健康影响至关重要,是预防和缓解慢性胃炎的第一道防线,合理的饮食能减轻胃部负担、修复受损的胃黏膜,坚持规律进餐做到少量多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选择温和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炖汤等)有助于保护胃黏膜,辛辣刺激性食物包括辣椒、花椒、过咸食物、油炸食物、生冷食物以及浓茶、咖啡、碳酸饮料等都应尽量避免,减少摄入过多糖分和高脂肪食物以免加重消化负担。2.调节情绪与减压。情绪波动与心理压力是慢性胃炎常被忽略的主要因素,中医提出“肝气犯胃”理论,现代医学发现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影响胃肠神经系统功能,导致胃酸分泌紊乱、胃动力下降并加重胃部炎症或引发胃部不适,学会调节情绪、减轻压力对胃的康复和养护具有重要意义,建立规律的作息保证足够睡眠有助于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和胃功能的稳定,通过适当运动、户外活动、听音乐、与朋友交流、冥想或练习深呼吸等方式缓解精神压力,针对长期压力大的上班族或学生群体建议每天预留“情绪放松时间”避免焦虑情绪积压,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防止情绪问题对生理产生连锁影响,维持乐观平和的心态成为从内而外调理胃的重要方式。3.根除幽门螺杆菌(如有)。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主要元凶之一。它能在胃酸环境中存活,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炎症反复,长期感染可能引发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等癌前病变。因此,如果检查发现感染幽门螺杆菌,应尽早进行规范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案是“标准三联”或“四联疗法”,通常包括两种抗生素加一种抑酸药,有时还会加用铋剂。治疗周期一般为10-14天。特别是家庭中有胃病史或胃癌患者,应全家筛查,防止交叉感染。此外,注意餐具消毒、不共用牙具、避免口对口喂食等卫生习惯,也能有效预防再次感染。4.规范药物使用。许多患者在出现胃部不适时习惯自行服用“胃药”,不加节制或错误使用反而有害,慢性胃炎患者常接触的药物包括抑酸药(如奥美拉唑)、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促动力药等,这些药物虽能减轻症状,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长期不当使用抑酸药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如维生素B12、钙)并引发并发症,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容易损害胃黏膜,导致胃出血或炎症加剧。5.定期检查,警惕癌变。慢性胃炎虽然常见,但部分类型(如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者)属于胃癌的高危病变阶段,定期检查非常重要,胃镜检查是评价胃黏膜状态的“金标准”,可以清晰观察炎症程度、是否存在糜烂、溃疡或病变,可进行病理采样确诊,建议年龄超过40岁、有胃癌家族史、长期消化不良症状、或已确诊萎缩性胃炎者,每年或每两年完成胃镜复查,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者,在根除后需要持续复查,确认无复发或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