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德佳口腔有限公司石峰德佳口腔诊所 陈佳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这句俗语道出了牙病的折磨。但比牙疼更麻烦的是,很多人对初期牙病置之不理,任由其发展,最终拖成根尖炎。作为口腔科医生,见过太多因拖延治疗导致病情加重的案例。其实,从最初的龋齿到牙髓病,再到根尖周病,每一步拖延都在增加治疗难度和痛苦。今天就来聊聊牙病如何拖成根尖炎,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
从牙髓病到根尖炎,一步错步步错。牙齿的结构如同一个精密的“小城堡”,最外层是坚硬的牙釉质,中间是牙本质,内部则是容纳牙髓(俗称“牙神经”)的牙髓腔。牙髓包含神经、血管和结缔组织,负责牙齿的营养供应和感觉功能。当牙齿发生龋齿(蛀牙)时,细菌首先破坏牙釉质和牙本质。若能及时补牙,就能阻止病变进展。但如果放任不管,细菌会继续深入,侵犯牙髓组织,引发牙髓病。此时牙齿会出现明显疼痛,比如遇冷热刺激时剧烈疼痛,夜间疼痛加重,甚至会放射到头部、面部。很多人在牙髓病初期选择“硬扛”,认为疼过一阵就好了。殊不知,牙髓一旦受到感染,很难自行恢复。细菌在牙髓腔内大量繁殖,产生的毒素和代谢产物会通过根尖孔扩散到根尖周围组织,引发根尖周病。从牙髓病发展到根尖周病,就像“城门失守” 后病菌蔓延到周围城池,治疗难度和对牙齿的损伤都会成倍增加。
根尖炎的典型症状,别再忽视。根尖周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咀嚼时牙齿明显疼痛。这是因为根尖周围组织发炎后,受到咀嚼压力的刺激,疼痛会瞬间加剧,让人不敢用患牙咀嚼食物。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可能从咬合时的短暂疼痛变为持续性疼痛,甚至在不咀嚼时也会隐隐作痛。除了疼痛,根尖炎还可能出现这些症状:患牙有浮出感,感觉牙齿比周围的牙高出一截;牙龈上可能出现脓包,也就是“牙瘘管”,脓包破溃后会流出脓液,疼痛暂时缓解,但这并不意味着病情好转,而是病变在持续进展;严重时还会出现面部肿胀、发热等全身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的牙齿疼痛可能时轻时重,这容易让人产生“病情好转”的错觉。实际上,牙髓可能已经坏死,疼痛暂时减轻,但细菌仍在破坏根尖周围组织,病情在不知不觉中加重。等到再次出现剧烈疼痛时,往往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阶段。
X线片,诊断根尖炎的“火眼金睛”。很多人疑惑,牙齿内部和根尖周围的情况看不见摸不着,医生是如何判断是否患上根尖炎的呢?X线片就是我们诊断根尖周病的重要工具,它能清晰地显示根尖周组织的病变情况。在X线片上,正常的根尖周组织呈现清晰的低密度影像,根尖周膜间隙均匀、狭窄。当发生根尖炎时,X线片上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初期可能只是根尖周膜间隙增宽;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根尖周骨质吸收,表现为根尖部的低密度阴影;如果形成根尖周脓肿,低密度阴影边界模糊;若发展为根尖周肉芽肿或囊肿,低密度阴影边界相对清晰,形态规则或不规则。通过X线片,医生不仅能确诊根尖炎,还能判断病变的范围、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比如,对于轻度的根尖周炎,可能通过根管治疗就能治愈;但如果病变范围较大,已经破坏了大量牙槽骨,可能还需要配合根尖手术才能彻底清除病灶。
及时治疗,避免“麻烦加倍”。根尖炎的治疗比单纯牙髓病复杂,治疗周期长、花费多,严重时需拔牙修复,且拖延不治危害极大。根尖炎治疗远复杂于早期牙髓病。牙髓病早期根管治疗即可保牙,过程简单、费用低;根尖炎不仅需多次复诊,在根管治疗基础上,还常需封药、诱导成形等处理,重症甚至要拔牙装假牙,费用高且影响咀嚼与口腔健康。更严重的是,根尖炎久拖不治,病变可扩散至颌骨引发骨髓炎,或导致面部间隙感染,出现肿痛、发热等症状,威胁生命。因此,牙齿出现疼痛、敏感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早诊早治牙髓病可防其发展为根尖炎。即便已患根尖炎,也应立即规范治疗,才能保住牙齿,减少损失。定期口腔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才是护牙关键。牙齿不适,一定及时到口腔科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