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2版 科普

头痛伴失眠:安神止痛中医治

□新化县中医医院 王海珍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7月17日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头痛难忍辗转难眠,彻夜不眠后头痛加剧,陷入“头痛—失眠—更头痛”恶性循环的经历。这种症状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损耗精神状态。中医认为,头痛与失眠常因“心神不宁、气血失调”相关,用酸枣仁汤等方药兼顾安神与止痛,能从根源打破循环、恢复身心平衡。

  头痛与失眠:互为因果的“难兄难弟”。头痛与失眠看似独立实则关系紧密、相互影响。从中医角度,“头为诸阳之会”,脑功能靠气血濡养;“心主神明”,睡眠由心神主导。心神被扰(如情绪焦虑、压力大)会致失眠,表现为入睡难、多梦易醒甚至彻夜不眠。长期睡眠不足耗伤气血,无法滋养头部引发头痛,多为头部昏沉、胀痛或有紧箍感(紧张性头痛)。反之,头痛也干扰睡眠,偏头痛的搏动性疼痛、颈源性头痛的牵扯痛,使大脑紧张、身体难放松入睡,夜间发作更会打断睡眠,形成“疼痛—清醒—疼痛加剧”闭环。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长期失眠降低疼痛阈值,让人对头痛更敏感;超60%慢性头痛患者有睡眠障碍,二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从体质看,这类问题多见于“肝郁化火”“心脾两虚”“阴虚火旺”人群。情绪急躁、压力大易肝郁化火,火热上扰头部致头痛,扰动心神致失眠;长期劳累、思虑多常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无法濡养头部、安定心神;更年期女性多阴虚火旺,虚火上炎引发头痛,虚热扰神导致失眠。

  中医调理:安神与止痛需“双管齐下”。中医治疗头痛伴失眠,不单一“止痛”或“催眠”,而是抓住“心神不宁、气血失调”核心,通过调和气血、安定心神,实现“痛止眠安”。酸枣仁汤是经典代表方剂。(一)酸枣仁汤:安神止痛的经典方。酸枣仁汤出自《金匮要略》,由酸枣仁、知母、茯苓、川芎、甘草五味药组成,专为“虚烦不眠、头痛眩晕”而设。方中酸枣仁用量大,需捣碎煎煮,味甘性平,入心经、肝经,能养血安神、收敛虚火,改善失眠多梦,缓解虚热引发的头痛;知母性寒质润,可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针对虚火扰神导致的心烦、口干,减轻头痛时的灼热感;茯苓健脾宁心,帮助运化气血,滋养心神;川芎辛温行散,能活血行气、通络止痛,专治头部气血不畅引起的胀痛、刺痛,且能引导其他药物直达病所;甘草调和诸药,让全方药性平和,补而不滞。此方精妙在于酸枣仁与知母配合,安神助眠、清退虚火、止头痛;川芎与酸枣仁搭配,活血养血并行,避免单纯止痛致气血瘀滞,也防止一味安神引起呆滞。现代研究发现,酸枣仁汤能调节中枢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多巴胺),改善睡眠结构、降低疼痛敏感性,印证其“安神止痛”双重作用。(二)辨证加减:应对不同体质。中医“辨证施治”,在酸枣仁汤基础上可据症状调整用药。头痛明显、固定不移(气血瘀滞),加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失眠严重、彻夜不眠(心火偏旺),加黄连、莲子心清心安神;伴乏力、食欲差(心脾两虚),加黄芪、党参、白术补气健脾;头痛伴头晕、耳鸣(肝肾阴虚),加枸杞、天麻滋补肝肾、平肝止痛。(三)配合生活调理:巩固疗效不反复。药物治疗同时配合生活调理,能更快打破“头痛—失眠”循环。改善睡眠环境:卧室保持安静、避光,温度18℃到22℃。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避免蓝光刺激。还可用酸枣仁、合欢花煮水代茶饮,以放松神经。缓解头痛小技巧:头痛发作时,按揉太阳穴(眉梢与外眼角间凹陷处)、百会穴(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各1到2分钟,力度以有轻微酸胀感为宜;再用热毛巾敷颈部或额头,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因肌肉紧张引发的头痛。调节情绪与作息:肝郁化火者避免情绪激动,可通过散步、冥想疏解压力;心脾两虚者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晚餐不宜过饱;阴虚火旺者少吃辛辣、油炸食物,多食百合、银耳等滋阴食物。适度运动:白天进行温和运动(如瑜伽、八段锦、快走),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睡眠质量,但睡前3小时内不宜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