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2版 科普

骨质疏松护理黄金法则:营养+运动+防摔

□湘乡市中医医院 王小娟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7月17日

  弯腰驼背、摔倒就骨折……骨质疏松正悄悄威胁着无数人的健康。作为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被称为老年人的“隐形杀手”。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3秒就有一起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掌握“营养+运动+防摔”三大护理黄金法则,是对抗骨质疏松、守护骨骼健康的关键。

  骨质疏松:悄无声息的健康危机。正常骨骼如同坚固的建筑,由骨小梁构成致密的网状结构,承载着身体的重量。但患上骨质疏松后,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动态平衡被打破——破骨细胞持续分解旧骨,成骨细胞却难以合成新骨,导致骨量不断流失,骨小梁变得稀疏、脆弱,就像被虫蛀空的木头。这种变化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许多人直到身高变矮、腰背疼痛,甚至因轻微碰撞就发生骨折时,才惊觉患病。髋部、胸腰椎、腕部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发部位,其中髋部骨折后果最为严重,约20%的患者会在骨折后一年内因肺炎、血栓等并发症离世,50%的患者永久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因此,科学护理骨质疏松刻不容缓。

  营养基石:为骨骼补充“建筑材料”。钙和维生素D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良好的饮食习惯能提供必要的营养。牛奶、酸奶、豆类、海鲜和坚果是钙的良好来源。每天喝300到500毫升牛奶,配合绿叶蔬菜和坚果,可满足日常钙需求。例如,250毫升牛奶含有约250毫克钙,加上其他食物,可轻松达到成人每日800到1000毫克的推荐摄入量。50岁以上人群的每日钙摄入量推荐为1000到1200毫克。维生素D有助于钙吸收,可通过食用深海鱼、蛋黄或每天晒太阳合成。避免正午晒太阳、使用防晒霜或隔着玻璃晒太阳,以免影响维生素D合成。补充维生素K和镁可增强补钙效果,绿叶蔬菜和纳豆是维生素K的良好来源,全谷物和豆类富含镁。同时,减少高盐、高糖饮食,控制咖啡和碳酸饮料摄入,避免这些因素加速钙流失。高盐饮食会使钙通过尿液排出增加,每摄入1克盐约有26毫克钙随之流失;碳酸饮料中的磷酸会影响钙的吸收。

  运动处方:给骨骼“充电”的天然良药。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建议每周进行3到5次,每次30分钟以上。散步时,保持适当的步频和步幅,速度以微微出汗、呼吸加快但不急促为宜;太极拳和八段锦动作舒缓,通过肢体伸展和呼吸配合,能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特别适合中老年人。抗阻训练能直接刺激骨骼生长,增加骨量。常见的抗阻训练包括使用弹力带、小哑铃进行简单的屈伸动作。例如,坐姿哑铃肩上推举,每组做10到15次,每天3到4组;弹力带侧平举,同样每组10到15次,每天3到4组。这些训练能有效锻炼上肢、下肢和腰背肌肉,增强骨骼稳定性。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导致骨折风险增加,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后进行拉伸放松。

  防摔策略:降低骨折风险的关键防线。改善家居环境是防摔的基础。在浴室安装扶手、铺设防滑垫,避免地面湿滑;在马桶旁安装扶手,方便起身;保持室内光线充足,特别是楼梯、过道等区域;移除家中的绊脚物,如电线、地毯边角等;将常用物品放在容易拿取的位置,避免登高取物。外出时也要做好防护。穿防滑鞋,鞋底要有良好的抓地力;行走时放慢速度,避免匆忙;尽量选择平坦的路面,避免在湿滑、不平整的路面行走;必要时使用拐杖或助行器,增加稳定性。同时,积极治疗可能引起头晕、平衡失调的疾病,如高血压、颈椎病等,减少摔倒诱因。定期进行平衡能力和肌力评估,也是预防摔倒的重要手段。通过专业的评估,能及时发现身体平衡和肌肉力量的不足,针对性地进行康复训练,提高防摔能力。

  骨质疏松虽然是常见疾病,但通过“营养+运动+防摔”的黄金护理法则,我们完全可以延缓病情发展,降低骨折风险。从日常饮食、运动习惯到生活细节,每一个健康选择都是对抗骨质疏松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