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体检报告,看到“HPV阳性”的字样,许多人瞬间如临大敌。HPV(人乳头瘤病毒)作为引发宫颈癌等疾病的重要病原体,确实让人心生恐惧。但其实,感染HPV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宫颈癌,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才是对抗HPV的关键防线。增强免疫力,就是应对HPV阳性的一剂“好药方”,掌握其中的科学原理与方法,才能让我们在面对HPV时不再惊慌。
认识HPV:狡猾的“健康潜伏者”。HPV是一个庞大的病毒家族,目前已发现超过200种亚型,根据致癌性不同,可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低危型HPV如HPV6、HPV11等,通常会引起生殖器疣等良性病变;而高危型HPV,尤其是HPV16和HPV18,与宫颈癌、肛门癌、阴道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HPV传播途径多样,性接触(包括阴道、肛门和口腔性行为)是主要传播方式,密切皮肤接触、母婴传播也可致感染。因HPV病毒喜潜伏于人体皮肤和黏膜细胞,多数感染者早期无症状,如同“潜伏者”悄然入侵人体。据统计,约80%的女性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都可能感染HPV,但大部分人能依靠自身免疫力在1到2年内将病毒清除。
免疫力:对抗HPV的“主力军”。当HPV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便立即启动“防御战”。人体的免疫系统拥有一套精密的防御机制,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会识别HPV病毒,并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产生抗体等方式,攻击和清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在免疫力正常的情况下,大多数HPV感染都能被免疫系统自行清除,不会引发疾病。然而,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情况不同。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营养不良、患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会削弱免疫系统功能。此时,HPV病毒可能在体内持续存在,无法有效清除,大量繁殖,引发宫颈上皮内瘤变,增加宫颈癌等恶性肿瘤发病风险。研究表明,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高危型HPV后,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概率比正常人高出数倍。
增强免疫力:科学应对HPV阳性。均衡饮食:合理的膳食结构是提升免疫力的基础。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奶类,它们是免疫细胞和抗体合成的重要原料;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像平日里常见的橙子、柠檬、菠菜、西蓝花等,它们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能增强免疫细胞活性;适量补充锌、铁、硒等微量元素,可从坚果、全谷物、海鲜等食物中获取,这些元素对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规律作息:睡眠是身体自我修复和免疫系统调节的重要时段。每天应保证7到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长期熬夜会打乱生物钟,影响免疫细胞的生成和活性。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维持体内激素平衡,增强身体抵抗力。适度运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刺激免疫系统活性。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还可搭配瑜伽、普拉提等拉伸放松运动,以缓解压力、调节身心。不过,要避免过度运动,防止身体疲劳、降低免疫力。调节情绪:长期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免疫系统。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听音乐、与朋友倾诉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
定期筛查:为健康筑牢防线。即便增强免疫力成功清除HPV,也不可掉以轻心,因仍有再次感染可能。定期进行HPV和宫颈细胞学筛查(如TCT检查)是早期发现宫颈病变的关键。有性生活史的21到29岁女性建议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有性生活史的30到65岁女性每5年进行一次HPV检测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或每3年单独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若筛查异常,需进一步做阴道镜检查和病理活检,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此外,接种HPV疫苗是预防HPV感染的有效措施。目前市面有二价、四价和九价HPV疫苗,分别针对不同亚型。适龄女性(9到45岁)可依自身情况,在医生建议下接种,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