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烦人的经历?咳嗽拖拖拉拉总不见好,半夜醒来一身冷汗,心里忍不住犯嘀咕:这该不会是结核吧?提起结核,不少人心里都咯噔一下,觉得它既遥远又吓人。但说实话,它离我们可能没想象中那么远。不过也别慌,好在现代医学手段先进,有很多检验项目能够帮你“揪出”病原体。
结核检验项目你了解多少?病原体检查。当你心里犯嘀咕,怀疑结核找上门时,第一项要做往往就是病原体检查。医生会采集你的痰液,或者采集其他体液样本,包括胸腔积液、粪便、淋巴结穿刺液等,送到实验室检验。要是真在样本里发现了结核分枝杆菌,那就意味着你确实感染了结核。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简单来说,就是看你的身体是否“认识”结核分枝杆菌。常用的是检测细胞免疫反应如γ-干扰素释放试验,如果身体已经产生了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抗体,那就说明你很可能已经接触过结核分枝杆菌,甚至可能已经感染了结核。这方法不像病原体检查那么直接,但它能透露出身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反应的信息。影像学检查。想看清结核在肺里搞了什么破坏,影像学检查必不可少,它是医生的“透视眼”。X光、CT等影像学检查技术,肺里的情况就清晰展现在眼前,有没有结核病灶、长啥样、在哪儿,基本无所遁形。这招不仅看得准,更厉害的是能监测病情的变化。活体组织检查。当其他检验项目还不能完全确定你是否感染结核时,医生可能建议你进行活体组织检查。别被名字吓到,它其实就是取一小块可能有问题的组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能直接看清组织细胞到底有没有被结核分枝杆菌侵犯。这个过程免不了有点小折腾,结果也得等几天,但它对于确诊结核、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其他检查。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结核检验项目外,还有一些其他检查也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你的病情。比如:血液生化检查,看看肝功、肾功、血糖血脂这些指标是否正常,结核和治结核的药都可能影响这些指标;结核菌素试验(PPD)可以通过观察皮肤,看身体免疫系统对结核菌蛋白反不反应。反应大了,提示可能接触过或感染过(但要注意区分卡介苗接种和自然感染)。这些检查,单看可能不能直接确诊结核,但它们能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揪出潜在隐患(比如药物可能伤肝)。
结核检验的注意事项。告知医生病史。在进行结核检验前,将自己的病史详细告诉医生是极其重要的。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咳嗽、咳痰、咯血、发热(多为长期午后潮热)、夜间出汗等具体症状,以及有没有和结核病人接触过,有没有其他的健康问题。停止服用药物。要做结核检查之前,有必要停止一些会影响检查结果的药物,比如抗结核药和某些抗生素。请务必在检查之前停止服药,以防其对检查结果造成不利的影响。注意空腹。在进行影像学检查及血常规检测之前,最好要保持空腹状态,直到做好影像和血常规检查。这是由于饮食可以使血液中的一些物质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血常规检查的结果。另外,如果胃里存有食物,也会影响成像,造成片子上的阴影,从而影响诊断。不要吸烟。在检查前,应避免吸烟。由于吸烟会引起咳嗽、咳痰等,会对肺部造成一定的刺激或者损害。这样不但会对肺部图像的清晰程度造成影响,也会对痰液化验的诊断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最好是在检查之前戒烟。注意自身防护。在做结核检验的时候,由于周围都是可能同样怀疑自己患有结核的人,那么你就要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病菌在人群中传播,从而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总之,通过以上的介绍,这些结核检验手段是不是在你心里更有谱了,病原体检查、免疫学检测、影像学检查、活体组织检查等,关键时刻真能揪出藏在暗处的威胁。在生活中,要是你咳个没完、莫名乏力,千万别自己瞎琢磨,及时就医,让我们用专业的检验技术帮你把把脉、探探路,以便明确是否感染了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