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9版 科普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精准评估肾脏损伤的关键

□浦北县妇幼保健院 何忠伟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7月17日

  在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尿常规里的蛋白质检测常为我们敲响健康警钟,但要更精准地评估肾脏损伤程度,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不可或缺。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是精准评估肾脏损伤的关键手段,它以科学、严谨的检测方法,为肾脏健康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这项由检验科完成的检测项目,就像一把“精准标尺”,能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肾脏的健康状况。

  为什么需要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尿常规中的蛋白质检测只能反映某一时刻尿液中蛋白质的有无及大致含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人体在一天内的尿液生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饮水多少、活动量大小、饮食结构等,单次尿常规检测结果可能存在波动,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肾脏的真实情况。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通过收集全天尿液,全面评估蛋白质排泄量,降低单次检测误差,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肾脏损伤、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治疗效果。此检测对早期发现和监测慢性肾病进展极为重要。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的原理与流程。(一)检测原理。肾脏精确过滤和重吸收蛋白质,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很低。肾脏结构病变时,过滤和重吸收功能受损,导致大量蛋白质渗入尿液。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就是通过化学或免疫的方法,对24小时尿液中的蛋白质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尿液中蛋白质的总含量,以此判断肾脏的损伤程度。(二)检测流程。准备阶段:检测前无需空腹,但应正常饮食和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大量饮水或食用特殊食物,以免影响检测结果。准备一个干净、干燥且带盖的大容量容器(如塑料桶),容器需经过清洗和消毒处理,确保无杂质和化学残留,防止污染尿液样本。收集尿液:一般从早上起床后第一次排尿开始计时(此次尿液弃去),之后每次排尿都收集到容器中,直至第二天同一时间,将最后一次尿液排入容器,完成24小时尿液的收集。在收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尿液的完整性,防止尿液洒出或混入其他物质。如果在收集过程中需要外出,可携带便携式小容器,将尿液暂时储存,回家后再倒入大容器中。测量尿液总量:收集完24小时尿液后,将容器中的尿液充分混匀,然后准确测量尿液的总体积,记录下来(精确到毫升)。送检样本:取10到20毫升混匀尿液,放入专用尿液标本管,贴标签注明姓名、性别、年龄及尿液收集时间,迅速送检。

  解读检测结果:数值背后的健康信号。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正常参考值一般为小于150毫克。当检测结果超过150毫克时,提示存在蛋白尿,意味着肾脏可能出现了损伤。根据尿蛋白定量的数值,可将蛋白尿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150到500毫克之间,常见于肾脏疾病的早期,如轻微的肾小球肾炎、高血压引起的早期肾脏损害等。此时若能及时发现并干预,肾脏功能有望得到较好的保护。中度蛋白尿:定量在500毫克至3.5克之间,表明肾脏损伤程度加重,可能存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疾病,需要积极进行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防止肾脏功能进一步恶化。重度蛋白尿:定量超过3.5克,提示肾脏损伤较为严重,常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相关。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水肿、低蛋白血症等症状,需要尽快就医,接受规范的治疗。

  检测注意事项与临床意义。(一)注意事项。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时,必须按要求准确收集尿液,避免方法不当影响结果。女性应避开月经期检测,以免月经血干扰结果。服用特定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的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以便决定是否停药或调整检测时间。(二)临床意义。确诊肾脏病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是评估治疗效果的关键指标。定期检测有助于医生了解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判断病情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方案。例如,治疗肾小球肾炎时,尿蛋白定量下降表示治疗有效;若数值不降或升高,则需重新评估治疗方案。该检测亦有助于预测疾病预后,为患者健康管理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