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4版 科普

荨麻疹中医从血论治知识知多少

□娄底市新化县水车镇中心卫生院 罗敬华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7月17日

  荨麻疹是常见的皮肤病,突发风团、剧烈瘙痒让患者苦不堪言,中医而言荨麻疹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而“血”在其中十分重要,那么,如何从中医角度进行荨麻疹的论治呢?

  荨麻疹与“血”的关系。中医理论中“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滋养全身各脏腑组织,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而荨麻疹的发生,与“血”的失调有密切的关系。中医认为血热是荨麻疹发生的重要原因,血热则生风,风邪侵袭肌肤,导致营卫失和,气血失调,引发荨麻疹。血热生风型荨麻疹患者,风团色鲜红,灼热剧痒,遇热加剧,或日光照射后更加明显,可伴有发热、心烦、口渴、咽喉肿痛等症状;血虚则生风,风邪侵袭肌肤,导致肌肤失养,引发荨麻疹,血虚风燥型荨麻疹患者,风团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剧,伴心烦口干少津,舌质淡,脉沉细;中医认为,久病入络,或跌打损伤,瘀血内阻,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也可导致荨麻疹的发生。血瘀阻络型荨麻疹患者,风团色暗红或紫暗,伴有刺痛或压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

  荨麻疹从血论治的中医治疗方法。(一)清热凉血法。对于血热生风型荨麻疹,中医采用清热凉血法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有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生石膏、知母、生地黄、桑叶、金菊花、银花、连翘、薄荷、黄芩、白蚕、生甘草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祛风的功效,能缓解荨麻疹的症状。(二)养血祛风法。对于血虚风燥型荨麻疹中医采用养血祛风法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有生地黄、熟地黄、当归、赤芍、白芍、川芎、天冬、麦冬、何首乌、大胡麻、蝉蜕、白蚕、荆芥、防风等,具有养血滋阴、祛风止痒的功效,能改善荨麻疹患者的血虚状态,缓解瘙痒症状。(三)活血化瘀法。对于血瘀阻络型荨麻疹中医采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有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丹参、地龙、全蝎等,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能改善荨麻疹患者的血瘀状态,缓解刺痛或压痛症状。

  荨麻疹从血论治的中医特色疗法。(一)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常用方法,针刺、艾灸等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荨麻疹的目的,血热生风型荨麻疹选用风池、风门、血海、曲池、合谷等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治疗,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祛风的功效,能够缓解荨麻疹的症状,血虚风燥型荨麻疹选用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俞等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治疗,具有养血滋阴、祛风止痒的功效,能够改善荨麻疹患者的血虚状态,血瘀阻络型荨麻疹选用膈俞、血海、太冲、合谷等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治疗,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能够改善荨麻疹患者的血瘀状态。(二)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常用方法,在特定穴位或病变部位拔罐产生负压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加速新陈代谢和废物排出,达到治疗荨麻疹的目的,血热生风型荨麻疹在大椎、风门、肺俞、膈俞、曲池等穴位进行拔罐治疗,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祛风的功效,能缓解荨麻疹的症状,血虚风燥型荨麻疹和血瘀阻络型荨麻疹在相应的穴位或病变部位进行拔罐治疗,改善患者的血虚或血瘀状态。(三)中药熏洗疗法。中药熏洗疗法是中医治疗荨麻疹的独特方法,将具有清热凉血、养血祛风、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药煎剂加热后用其蒸汽或药液熏洗患处,达到治疗荨麻疹的目的,血热生风型荨麻疹选用马齿苋、白鲜皮、茯苓、白术等中药煎剂进行熏洗治疗,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祛风的功效,能够缓解荨麻疹的症状,血虚风燥型荨麻疹和血瘀阻络型荨麻疹选用相应的中药煎剂进行熏洗治疗,改善患者状态。

  总之,荨麻疹中医从血论治知识知较多,我们可以按照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中医治疗的方法,提升康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