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在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时,需要根据是否开放、骨折部位等分别采用髓内钉、钢板及外固定架,由于解剖上具有特殊性,再加上受到病情影响,进而导致一些患者出现创口感染问题,甚至导致钢板外露,引发严重的骨髓炎等并发症。负压引流常适用于开放性骨折或术后感染清创后软组织覆盖欠佳、肉芽组织生长差等情况,可以有效预防感染问题。
造成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的因素。第一,患者为开放性骨折,且创口存在污染情况。第二,手术时间与固定方法不够恰当。第三,术中对骨膜的剥离过多,严重破坏组织血运。第四,术中操作不当,遗留有无效腔等,并与外界相通,或者植骨方法不够恰当,在出现骨缺损问题时没有进行植骨治疗。第五,在术后没有及时应用抗菌药物等进行对症处理。在胫腓骨骨折术后一旦出现感染问题,不仅愈合时间较长,血运较差,而且创口感染,长时间无法愈合,并造成软组织缺损,当病程较长时,还容易导致细菌定植,因此需要积极展开临床治疗。第六,小腿解剖结构,前侧软组织浅薄,胫骨肌肉覆盖相对较少,在创伤后容易导致肌肉组织等碾挫伤。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负压引流概述。对于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其在临床上比较常见,需要根据是否开放、骨折部位等分别采用髓内钉、钢板及外固定架,这样不仅手术创伤较小,出血量也相对较低,可以较少剥离周围软组织,符合微创原则。与此同时,外固定架的结构相对简单,可以结合骨折移位情况加以调整,从而为骨折愈合提供理想力学,并创造良好的生物学环境。此外,采取此种方式,患者可以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但此种治疗方式也容易出现针道感染问题,而且骨折端容易发生松动。负压引流常适用于开放性骨折或术后感染清创后软组织覆盖欠佳、肉芽组织生长差等情况,对于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其主要采用耐腐蚀且柔软的医用泡沫,不仅无免疫活性,无毒,而且具有较强塑形能力,对组织刺激性较低,封闭负压引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半透性分子生物膜、引流管、医用泡沫、负压源。通过为胫腓骨骨折患者给予高效、全方位的负压引流,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肉芽组织生长,并对细菌有效分散与吸收,使医护人员自身的工作量得到减轻,使患者换药时的痛苦得到降低,有效减少感染问题。在运用负压引流方式后,可以确保创面的引流通畅,并与外界有效隔离,可以避免外界细菌在创面上定植,而且还可以使创面内的细菌随着引流液向创面外排出,此时细菌将无法在创面上定植,可以为创面愈合创造良好环境。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负压引流的操作要点。针对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需要对其进行常规处理,并采取外固定架治疗方式,然后有效应用负压引流技术。具体来说,医护人员需要在患者创口闭合之后,有效置入引流管,对于不能闭合者则需要敞开创口,将医用泡沫敷料剪成和创面大小、形态吻合之后,对创面有效充填与封闭,确保材料充分接触创面,避免留下无效腔。与此同时,需要间断缝合皮肤与材料边缘,并用乙醇对创面进行清洗,然后覆盖上生物半透膜,将创面有效封闭,有效维持负压吸引状态。医护人员需要将引流管连接到床头中心进行负压吸引,并在24小时内持续负压引流,在7到10天内拔除,为保持负压引流通畅,术后1到3天使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当创面愈合之后则可以进行拆除或者更换。通过采取此种方式,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可以兼顾固定骨折和伤口处理双重优势,方便调整骨折对位,可以有效控制感染问题,并促进骨折愈合。
综上所述,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为了预防创面感染问题,需要有效实施负压封闭引流,并做好护理干预工作,以此来有效治疗骨折患者,缩短患者的治愈时间,使感染问题得到减少,促进创面愈合,使患者的康复率得到提升,因此建议在临床上有效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