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3版 科普

肺炎偏爱娃?预防有妙招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7月17日

  □双峰县人民医院 赵智慧

  秋冬季儿科门诊中因咳嗽和发烧前来就诊的儿童往往显著增加,其中相当一部分被确诊为肺炎。相关数据显示,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肺炎年发病率约为10%,成为儿童住院的首要原因。那么,为何儿童容易患上肺炎?

  孩子易患肺炎的三大原因。儿童呼吸系统的独特性使其成为肺炎的“易感人群”。一是气道娇嫩。婴幼儿的气管和支气管管径较细,黏膜柔嫩,一旦感染,容易导致黏膜肿胀和分泌物堵塞,进而发展为肺炎。二是免疫力弱。6个月后的宝宝从母体获得的抗体逐渐减少,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早产儿和营养不良的儿童抵抗力更差。三是排痰困难。儿童咳嗽力量较弱,痰液在肺部积聚,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条件,这也是感冒易“拖成”肺炎的原因。在3岁以下儿童的肺炎病例中,80%由病毒引起(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20%由细菌或支原体导致,通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1到3天病情加重。

  诱发儿童肺炎的六大因素。一是反复呼吸道感染。一年内感冒超6次,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呼吸道黏膜受损,病原体易侵入肺部。二是被动吸烟。家长在室内吸烟,孩子吸入的烟雾会损伤呼吸道纤毛,使肺炎风险增加2.5倍。三是空气污染。雾霾、粉尘、油烟等刺激呼吸道,降低抵抗力。四是营养不良。挑食、偏食导致维生素A、锌缺乏的孩子,呼吸道黏膜修复能力差,肺炎恢复时间比正常儿童长5到7天。五是护理不当。出汗后立即脱衣、室内温度忽高忽低、长时间处于湿度低于40%的空调房,都可能诱发肺部感染。六是交叉感染。幼儿园、游乐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病毒通过飞沫快速传播。冬季呼吸道合胞病毒高发时,一个班级可能有半数孩子感染。

  家庭预防的七个关键要点。一是按时接种疫苗。肺炎球菌疫苗:6周龄可接种,预防常见细菌性肺炎,适合早产儿、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流感疫苗:每年9到11月接种,可减少50%的流感相关肺炎。麻疹、百日咳疫苗:按国家免疫规划接种,预防并发重症肺炎,保护力达85%以上。二是做好日常防护。外出给3岁以下孩子戴合适口罩(儿童N95或医用外科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封闭场所。回家后用流动水、肥皂给孩子洗手,搓揉不少于20秒,清洁指尖、指缝和手腕。玩具、餐具每周用沸水浸泡消毒,门把手、桌面等用含氯消毒剂擦拭。三是保持良好家居环境。室内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降低室内病毒浓度。用加湿器将湿度保持在50%到60%,干燥环境会让呼吸道黏膜变脆,易受感染。家长戒烟,避免孩子接触二手烟、油烟,做饭时打开油烟机,做完后再开10分钟。四是增强孩子抵抗力。6个月以上及时添加辅食,保证肉、蛋、蔬菜、水果均衡摄入,每周吃2到3次动物肝脏(补充维生素A)、深海鱼(补充锌元素)。天气好时,每天保证30分钟户外活动,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增强免疫力,雾霾天除外。3岁内孩子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2小时,睡眠不足会抑制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感染风险。五是感冒后做好监测。孩子感冒后家长要“察言观色”,出现以下情况可能进展为肺炎,需及时就医:发烧超过3天不退,或体温超39℃且难以退烧;咳嗽加重,呼吸急促(1到5岁孩子每分钟超过40次),鼻翼扇动、肋骨间凹陷;精神差、拒食、尿量减少(提示脱水)。六是避免护理误区。给孩子穿衣服以“比成人多一件”为原则,过度保暖导致出汗后吹风,反而易感冒。感冒初期不要擅自用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也不要用成人止咳药(可能抑制呼吸中枢),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七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教孩子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肘部遮挡,减少病原体传播。避免孩子用手揉眼睛、挖鼻孔,防止手上的病菌带入呼吸道。

  儿童肺炎可防可控,家长做好疫苗接种、环境防护、增强孩子免疫力,就能帮孩子远离肺炎。孩子感冒后症状加重,及时就医是避免肺炎恶化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