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但约30%的新手妈妈在哺乳期会面临奶水不足的问题,这不仅让新妈妈焦虑,还可能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大家注意的是,真正的母乳分泌不足其实仅有5%到10%,大多数情况都是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进行改善。接下来,就为大家分享了一些实用增加奶水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妈妈建立充足的母乳供应,让宝宝健康成长。
哺乳期母乳不足时如何科学增加奶水?(一)了解母乳分泌的生理机制。母乳分泌是一个比较精密的生理过程,会受到多种激素调控。在产后最初几天分泌的初乳量虽然不多,但营养很丰富,随之宝宝吸吮刺激,催乳素与催产素水平也会上升,一般在产后3到5天会出现“下奶”现象。母乳分泌会遵循“供需平衡”原则,就是宝宝吸吮越多,产生乳汁量就会越多。了解这一机制很重要,因为很多妈妈误以为自己奶水不足,过早添加配方奶,这反而会减少了母乳分泌。(二)评估是否真的奶水不足。在尝试增加奶量前,先要确定一下是否真的存在母乳不足,通过以下几个指标可以帮助判断:宝宝每天有6-8片湿透的尿布;体重增长符合生长曲线(在前3个月每月增长600到1000克);每次哺乳后宝宝表情满足,可以安睡2到3小时。如果以上几项都达标,即便妈妈自觉乳房不胀,也可能是处于“供需平衡”的理想状态,不必过度紧张。(三)科学有效的追奶方法。①频繁有效哺乳:每24小时内,至少要哺乳8到12次,也包括夜间哺乳。在夜间,催乳素的分泌量是白天的2到3倍,所以夜奶对维持奶量也很重要。在每次哺乳时,要让宝宝正确含接,以能听到规律的吞咽声为宜。②双侧交替哺乳:当宝宝吸吮变慢时,就可以换到另一侧乳房;经过一轮哺乳结束后,可以再回到第一侧乳房,这样可有效刺激乳汁分泌。③哺乳后挤奶:在每次哺乳结束后,使用电动吸奶器或手挤奶10到15分钟,就算没有乳汁流出也需要坚持这样做,这就好比给身体“追加订单”,以促进更多的乳汁分泌。④皮肤接触:每天可以安排1到2小时的“袋鼠式护理”,给宝宝穿上尿布,让其趴在妈妈裸露的胸前,这种亲密接触有助于提升催乳素水平,增加乳汁分泌量。⑤饮食调理:宝妈每天要额外摄入500大卡热量,着重补充优质蛋白,像鱼肉、鸡肉、豆制品等,适当增加健康脂肪,如坚果、牛油果等。还可以吃一些传统食材,像黑芝麻、花生、木瓜等,也有助于泌乳。⑥合理补充水分:宝妈每天需饮用2到3升液体,温开水就行,在每次哺乳前后各喝一杯水,也不要过量饮用浓汤,防止出现乳腺堵塞情况。⑦适度使用催奶茶:像葫芦巴、茴香等有一定催乳作用,但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饮用,不可以自行服用民间的“偏方”。
避免常见误区。(一)不要等待“胀奶”才哺乳。在产后6周左右,宝妈的乳房会自然调整为“按需分泌”模式,不会有明显胀痛感,这属于正常现象,并不是奶水减少的趋势。(二)不要盲目补充配方奶。除非医学指征需要,否则自主添加配方奶容易减少宝宝对母乳的需求,会进一步减少奶量。如果必须补充的话,建议可以使用哺乳辅助器或小勺/杯子进行喂养。(三)不要过度依赖汤水。虽然喝汤有助补水,但如果过量就容易导致乳腺堵塞,做到均衡饮食,要比单纯喝汤更健康。
总而言之,面对母乳不足的困扰,宝妈要相信自己身体的能力。大家要知道,绝大多数所谓的“奶水不足”都是可以改善。建立充足奶量的关键就是早期开始、频繁移除乳汁、正确哺乳技巧、充足营养与休息。即便是最终奶量仍不够理想,混合喂养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其实,在育儿路上不必追求完美,要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享受与宝宝亲密接触的珍贵时光,这才是最重要的。宝妈请记住,如果遇到困难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