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1版 科普

健康提醒:降压药吃对了才能救命!

□长沙市天心区青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熊欣才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7月17日

  降压药是对抗高血压的有力武器。然而,不少患者对降压药存在误解,认为“是药三分毒”,甚至擅自停药、减药。实际上,降压药并非毒药,只有正确认识、科学服用,才能真正守护健康。接下来,我们就深入了解如何与降压药“和谐共处”,发挥它的最大功效。

  降压药的“守护使命”:稳定血压,降低风险。高血压会给心脏、大脑、肾脏和血管等重要器官带来巨大压力。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发左心室肥厚,增加心力衰竭风险;会使脑血管变脆,容易破裂出血,引发脑出血;还会损伤肾脏的微小血管,导致肾功能衰竭。而降压药的作用,就是通过不同的机制,让血压回归正常水平,从而降低这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为例,它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使血管扩张,降低血压,同时还能保护心脏和肾脏,减少蛋白尿。钙通道阻滞剂(CCB)则是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使血管舒张,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达到降压效果,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了解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能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降压药对身体的积极意义。

  常见误区:这些错误观念正在伤害你的健康。误区一:降压药有副作用,能不吃就不吃。所有药物都难免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降压药同样不例外。部分患者在服用利尿剂后,可能会出现低钾血症;而服用钙通道阻滞剂时,则可能遭遇脚踝水肿、面部潮红等不适症状。然而,相较于高血压所引发的严重危害,降压药的副作用通常较为轻微且可控。医生在开具处方时,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水平及并发症等因素,精心选择最适宜的药物,并从小剂量起步,逐步调整,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副作用的发生概率。若因担忧副作用而拒绝服药,放任血压持续升高,无疑是“因噎废食”之举。误区二:血压降下来就停药。血压暂时降至正常,并不意味着高血压被治愈。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大多数情况下无法根治,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治疗。一旦停药,血压很可能会反弹,甚至出现报复性升高,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有些患者停药后,血压迅速回升,引发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脑梗死、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所以,血压稳定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而不是自行停药。误区三:随意增减药量或更换药物。有些患者为了追求快速降压,擅自加大药量;有些患者觉得血压控制得不错,就自行减少药量。还有些患者看到别人吃某种降压药效果好,就跟风换药。这些行为都是非常危险的。降压药的剂量和种类是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精确调整的,随意改变可能导致血压波动过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如果觉得当前药物效果不佳或出现副作用,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科学服药:掌握正确方法,让降压药发挥最大功效。定时定量服药。每天尽量在固定的时间服用降压药,这样能使药物在体内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更好地控制血压。一般来说,长效降压药每天服用一次即可,可选择在早晨起床后服用;中短效降压药可能需要每天服用2到3次,具体时间应根据药物说明书和医生建议确定。同时,要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服药,不要漏服或多服。监测血压及时反馈。定期测量血压是了解降压效果的重要手段。建议患者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并做好记录。如果发现血压波动较大,或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将血压记录和症状反馈给医生,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生活方式配合。服用降压药的同时,不能忽视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低盐饮食,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戒烟限酒;保持心态平和,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焦虑。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能与降压药起到协同作用,更好地控制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