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9版 科普

观察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变化,这些信号要牢记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刁礼娟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7月17日

  神经外科患者多涉及颅脑、脊髓等重要神经结构的损伤或疾病,病情变化往往迅速且复杂,可能危及生命。无论是家属还是陪护人员,掌握关键的病情观察要点,及时识别危险信号,能为患者的救治争取宝贵时间。以下从意识、生命体征、瞳孔、肢体活动及颅内压相关表现五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意识状态:判断病情轻重的“晴雨表”。意识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神经外科患者意识变化常提示病情进展。清醒与模糊的界限:正常情况下,患者能清晰回答问题、准确执行指令。若出现反应迟钝、唤之能醒但很快又入睡(嗜睡),或对强烈刺激才有短暂反应(昏睡),甚至完全无反应(昏迷),都意味着病情加重。比如,脑外伤患者原本能正常交流,突然变得嗜睡,叫不醒或叫醒后很快又睡去,这可能是颅内血肿增大、脑水肿加重,压迫脑组织,影响意识中枢所致。意识内容改变:除了意识程度的改变,意识内容的异常也需警惕。患者可能出现谵妄,表现为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幻觉等,这可能与脑部感染、代谢紊乱或药物副作用有关。

  生命体征:身体发出的“求救密码”。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它们的异常变化往往是病情危急的信号。体温异常:神经外科患者体温升高,可能是感染(如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或中枢性高热。中枢性高热是由于脑部病变影响了体温调节中枢,体温可骤升至39℃以上,且物理降温效果不佳。而体温过低则可能与休克、内分泌失调等有关。脉搏与血压的关联:脉搏增快、血压升高,可能是颅内压增高时身体的代偿反应,试图通过增加心率和血压来保证脑部的血液供应。但如果出现脉搏缓慢、血压升高(“两慢一高”),即脉搏<60次/分,收缩压>200mmHg,舒张压>100mmHg,这往往是颅内压严重增高,形成脑疝的先兆,情况十分危急。相反,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则可能提示患者出现了休克。呼吸节律改变:正常的呼吸节律均匀、规律。若患者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变浅,可能是肺部感染或呼吸衰竭;呼吸缓慢、不规则,甚至出现叹息样呼吸或呼吸暂停,这可能是脑干受损,影响了呼吸中枢的功能,随时可能呼吸停止。

  瞳孔变化:洞察脑部危机的“窗口”。瞳孔的大小和对光反射能反映脑部神经的功能状态。瞳孔大小异常:正常情况下,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到4mm。若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可能是动眼神经受压或损伤,常见于颅内血肿、脑肿瘤等导致的颅内压增高,形成颞叶钩回疝。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则提示病情极其危重,可能是脑干严重受损或濒临死亡。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用手电筒照射瞳孔时,正常瞳孔会迅速缩小。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说明视神经或动眼神经受损,也可能是颅内压增高影响神经功能。

  肢体活动:反映神经功能的“镜子”。肢体活动的改变能提示脑部或脊髓神经受损的部位和程度。肢体无力或瘫痪:患者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无法抬起或行走,可能是脑出血、脑梗死等影响了大脑运动中枢或皮质脊髓束。若双下肢无力、麻木,甚至大小便失禁,可能是脊髓受损,如脊髓压迫症、脊髓损伤等。肢体抽搐:肢体不自主地抽搐、痉挛,可能是癫痫发作。癫痫在神经外科患者中较为常见,尤其是脑外伤、脑肿瘤、脑手术后患者。发作时要注意保护患者,避免受伤,同时记录发作的时间、频率和表现,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颅内压相关表现:隐藏的“定时炸弹”。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患者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头痛、呕吐:头痛是颅内压增高的常见症状,多表现为持续性胀痛或搏动性疼痛,咳嗽、弯腰或用力时加重。呕吐常在头痛剧烈时出现,呈喷射性,这与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有关。视盘水肿:通过眼底检查可发现视盘水肿,这是颅内压增高的客观体征。长期颅内压增高会导致视神经受损,影响视力,严重时甚至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