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8版 科普

练对呼吸操“慢支”少发作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7月17日

  □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张叶

  慢性支气管炎这个在秋冬季节频繁“作乱”的呼吸系统疾病,如同一个隐藏在暗处的“健康杀手”,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患者的身体。每一次咳嗽、咳痰、喘息,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更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然而,坚持练习呼吸操能帮助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提高肺功能,增强呼吸道抵抗力,减少急性发作的频率。

  慢性支气管炎:不容小觑的呼吸“顽疾”。慢性支气管炎是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多由长期吸烟、空气污染、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因素引发。患者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发生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导致气道黏膜受损、纤毛运动减弱、分泌物增多等病理改变。这些变化使气道狭窄、阻塞,气体进出肺部受阻,进而引发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程漫长且容易反复发作,每一次急性发作都会对肺部造成进一步的损伤,久而久之,可能发展为肺气肿、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据统计,我国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较高,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呼吸操:改善肺功能的“秘密武器”。呼吸操是一种通过特定的呼吸方式和肢体动作,来锻炼呼吸肌、改善肺通气功能、增强呼吸道抵抗力的康复训练方法。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打开肺部健康的大门,让呼吸变得更加顺畅、轻松。增强呼吸肌力量。呼吸肌是参与呼吸运动的重要肌肉,包括膈肌、肋间肌等。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由于长期患病,呼吸肌往往处于疲劳和萎缩状态,导致呼吸功能下降。呼吸操中的各种动作可以有针对性地锻炼这些呼吸肌,增强它们的力量和耐力。例如,腹式呼吸通过膈肌的上下运动来增加胸腔的容积,使肺部能够吸入更多的空气;缩唇呼吸则通过缩唇形成一定的阻力,增加呼气时的气道压力,防止小气道过早塌陷,有助于排出肺内的残气。改善肺通气功能。呼吸操能够调整呼吸节奏和深度,促进肺部的气体交换,提高肺泡的通气量。在练习呼吸操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深吸气、慢呼气,使空气能够充分到达肺部的各个角落,为肺泡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长期坚持练习,可以有效改善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缓解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增强呼吸道抵抗力。呼吸操可促进呼吸道血液循环,增强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良好的血液循环能为呼吸道黏膜提供营养和氧气,维持其正常结构与功能,增强防御病原体的能力。另外,呼吸操的部分动作能刺激呼吸道神经末梢,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呼吸道感染。

  正确练习呼吸操,开启健康呼吸之旅。腹式呼吸。取立位、坐位或平卧位,全身放松,一手放腹部,另一手放胸部。用鼻慢吸气,使腹部隆起,感受腹部的手被上推,胸部的手尽量不动;再用嘴慢呼气,使腹部凹陷,感受腹部的手下移。吸气与呼气时间比约1:2,每次练习5到10分钟,每天进行3到4次。缩唇呼吸。闭嘴用鼻吸气,嘴唇缩成圆形如吹口哨般缓慢呼气,尽量延长呼气时间,以能耐受为宜。每次练习5到10分钟,每天3到4次。缩唇呼吸可与腹式呼吸结合,先腹式呼吸吸气,再缩唇呼吸呼气。全身呼吸操。在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的基础上,结合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如伸展手臂、转动腰部、下蹲起立等。每个动作重复5到10次,动作要缓慢、柔和,与呼吸节奏相配合。全身呼吸操可以全面锻炼呼吸肌和身体的协调性,增强体质。

  坚持就是胜利,莫让慢支“有机可乘”。呼吸操虽然简单易行,但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坚持。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患者需要树立信心,克服困难,每天按时练习呼吸操,将其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坚持下去。同时,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在秋冬季节,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