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低血糖急症虽不罕见,却可能因忽视而引发严重后果,尤其是低血糖昏迷,若处理不及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对于低血糖急症,护理的核心在于快速识别、及时给予糖分补充,从而纠正低血糖状态。掌握这些关键知识,能在紧急时刻为自己或他人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快速识别低血糖急症。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低于3.9mmol/L。当血糖过低时,身体各器官尤其是大脑会因能量供应不足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如昏迷。低血糖急症的早期表现往往较为明显,容易察觉。患者可能突然感到饥饿感强烈,仿佛长时间未进食般难以忍受;同时伴有头晕眼花,看东西模糊不清,站立时可能因头晕而摇晃;还会出现心慌手抖,心脏跳动加快,双手不受控制地颤抖,情绪也变得烦躁易怒或焦虑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部分人会有出冷汗的症状,即使处于凉爽环境,额头、手心也会冒出冷汗,皮肤变得湿冷。若未得到及时干预,症状会进一步加重,出现意识障碍,这是低血糖昏迷的前兆。患者可能言语不清,表达混乱,无法正常与人交流;行为异常,比如突然做出无目的的动作,或反应迟钝,对周围环境刺激缺乏回应;严重时会意识模糊,甚至陷入嗜睡状态,此时若仍未补充糖分,很快就会进入昏迷。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人群的低血糖表现可能存在差异。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使用降糖药物,是低血糖的高发人群,其低血糖症状可能更为隐匿,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不会出现典型的早期症状,直接进入昏迷状态,这就需要身边人更加警惕。而非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多与进食不规律、过度节食、剧烈运动等因素有关,症状相对典型。
及时给予糖分补充纠正低血糖。当快速识别出低血糖急症后,及时补充糖分是挽救患者的关键措施,尤其是在患者尚未昏迷或处于轻度意识障碍时,喂糖是简单有效的方法。对于意识清醒、能够自主进食的患者,应立即给予含糖量高、易于吸收的食物。首选葡萄糖片,按照说明书服用,其能快速被肠道吸收,升高血糖。若没有葡萄糖片,也可选择白砂糖、方糖、冰糖,取2到4块放入口中含服,或用温水溶解后喝下;含糖饮料如可乐、果汁也是不错的选择,饮用100到200毫升即可;此外,蜂蜜、糖浆等,取1到2汤匙直接食用或冲水饮用,都能迅速补充糖分。在给予糖分后,需观察患者症状变化,一般情况下,服用糖分15分钟左右,血糖会逐渐升高,患者的头晕、心慌、手抖等症状会有所缓解。若15分钟后症状仍未改善,可再次给予同等剂量的糖分补充,并及时测量血糖。当患者已经出现意识模糊,无法自主进食时,身边的人需采取更谨慎的喂糖方式,避免发生呛咳、窒息。可将方糖、葡萄糖粉等碾碎成粉末,用干净的棉签蘸取后,轻轻涂抹在患者的牙龈与牙齿之间,利用口腔黏膜吸收糖分;也可将少量糖浆或融化的糖水,用小勺缓慢滴入患者口中,每次滴入1到2滴,待其咽下后再继续,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出现呛咳应立即停止。若患者已陷入昏迷状态,此时严禁喂糖,因为昏迷时患者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喂糖可能导致糖分进入气管,引发窒息。正确的做法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堵塞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后续护理与预防。在低血糖症状缓解后,患者需及时进食一些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维持血糖稳定,避免血糖再次下降。对于糖尿病患者,要及时回顾低血糖发生的原因,是否因降糖药物剂量过大、进食过少或运动过量等,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预防低血糖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应规律进食,定时定量,避免过度节食;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运动,运动前适当进食;定期监测血糖,尤其在调整降糖药物后,以便及时发现血糖异常。非糖尿病患者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长时间不进食,剧烈运动前适当补充能量,减少低血糖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