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7版 科普

颈椎护理:“低头族”的护颈指南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7月17日

  □长沙市望城区乔口镇卫生院 钟剑

  “手机一刷两小时,脖子一动咔咔响”——这已成为众多“低头族”的日常写照。长时间低头注视手机和电脑,颈椎宛如一根持续被弯折的吸管,日积月累便会感到酸胀、疼痛,甚至可能诱发颈椎病。然而,只要掌握恰当的护颈方法,便能在“低头时代”确保颈椎的健康无虞。

  低头为啥伤颈椎?人的颈椎正常状态下呈“C”形前凸,宛如一个富有弹性的拱门,能够有效分散头部重量。当我们低头时,颈椎会被迫变直甚至反弓,拱门的弧度随之消失,导致头部的重量(约5公斤)全部压在颈椎间盘和肌肉上。当低头角度达到60度时,颈椎承受的压力会骤增至27公斤,相当于头顶着一袋大米。长此以往,椎间盘会如同被过度挤压的弹簧,容易发生突出;肌肉则会持续紧张,形成僵硬的“筋结”,进而引发疼痛。更为棘手的是颈椎周围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血管,长期受压可能导致手臂发麻、头晕头痛,甚至影响睡眠质量。这就像一根被弯折的水管,不仅水流不畅,还可能磨损管壁。颈椎的损伤也是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

  给颈椎“松绑”的小细节。定时“抬头复位”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每低头30分钟,就要抬头仰望天花板10秒,让颈椎恢复自然弧度,就像给变形的吸管复位。工作时可以设置闹钟提醒,把手机放在与视线平齐的支架上,减少低头幅度。选对枕头能让颈椎在睡觉时也得到放松。理想的枕头高度是仰卧时一拳高,侧卧时与肩同宽,材质以有弹性又能塑形的乳胶或记忆棉为佳。枕头要放在脖子下方,而不是后脑勺,这样才能支撑颈椎的“C”形弧度,就像给颈椎垫了个合适的“托”。背包和坐姿也有讲究。单肩包会让颈椎向一侧倾斜,最好选双肩包,且重量别超过体重的10%;坐姿要保持腰部挺直,电脑屏幕与视线平齐,膝盖与臀部同高,脚下可以垫个小凳子,避免腰部悬空导致颈椎代偿发力。

  随时随地给颈椎“减压”。“米字操”是缓解颈椎僵硬的好帮手。缓慢地用下巴写“米”字,每个笔画做到位,动作要轻,避免剧烈转动。这个动作能活动颈椎的各个方向,就像给生锈的合页加润滑油,每天做3组,每组5次,能有效放松颈部肌肉。靠墙站能帮颈椎找回正确姿势。后背贴墙,后脑勺、肩胛骨、臀部、脚跟都贴紧墙面,双手自然下垂,保持5分钟。刚开始可能会觉得累,坚持一段时间,就能形成正确的站姿和坐姿记忆,让颈椎不再“驼背”。拉伸放松可以针对性缓解颈部紧张。双手抱头后枕部,头向后顶,手向前推,对抗5秒后放松,重复10次,能锻炼颈后肌肉;也可以将耳朵向肩膀靠近,感受侧颈拉伸,左右各保持20秒,缓解侧面肌肉紧张。这些动作就像给颈椎周围的肌肉“松绑”,让它们从持续的紧张中解放出来。

  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就医。如果出现脖子疼痛持续一周不缓解,或伴有手臂麻木、无力,走路像踩棉花,就要警惕颈椎病加重,及时到医院做颈椎X线或核磁共振检查。别轻信“祖传推拿”,不当的按摩可能会加重椎间盘突出,甚至损伤神经。对于已经有颈椎不适的人,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颈托,但不要长期依赖,否则会导致肌肉萎缩,反而削弱颈椎的稳定性。就像拐杖用久了会让腿变细,颈托也只是临时辅助工具。

  中医护颈:老祖宗的“颈椎保养方”。中医认为颈椎问题多因“气血瘀滞、筋脉失养”,平时可以用热敷缓解不适。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脖子,每次15分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就像给僵硬的肌肉“温敷解冻”。也可以按揉风池穴(位于颈后两侧凹陷处),每次按揉1分钟,酸胀感为宜,能疏通经络,缓解头晕头痛。颈椎怕冷,中医说“寒主收引”,受凉会导致肌肉紧张加重。所以天冷时要戴围巾,避免空调直吹脖子,让颈椎始终处于温暖舒适的环境中。

  “低头族”护颈没有捷径,关键在于坚持——把这些小技巧融入日常,让颈椎在每一次抬头、每一个动作中都得到呵护,才能避免“小毛病”拖成“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