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1版 科普

助产护理:产房“定心丸”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7月17日

  □张家界市永定区妇幼保健院 李婵

  分娩对产妇来说就像一场未知的“闯关游戏”,宫缩的疼痛、对分娩过程的恐惧,很容易让产妇陷入焦虑和慌乱。这时候,助产士就像产房里的“定心丸”,用专业的护理和温暖的陪伴,帮助产妇平稳度过分娩全过程。

  产前:用熟悉感驱散陌生恐惧。分娩前的等待往往是最煎熬的,产妇刚进入陌生的产房时,听着周围的仪器声,容易胡思乱想,产生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助产士会先做一件事——让产妇“熟悉环境”。他们会介绍产房的设备,同时帮产妇调整体位,比如让她侧躺时在腰后垫个软枕,宫缩间隙给她擦汗、喂口水,用细节消除陌生感。更重要的是产前沟通,助产士会通过聊天了解产妇的顾虑:“是不是担心生的时候没力气?”“害怕侧切吗?”然后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分娩过程:“宫缩就像海浪,来了会有点疼,但退下去就会舒服些,我们跟着节奏呼吸就好”“宝宝往下走的时候,我会告诉你该怎么用力,就像平时解大便一样自然”。这些话能帮产妇理清思路,把“模糊的恐惧”变成“清晰的步骤”。对初产妇来说,助产士还会提前指导练习呼吸法:宫缩时用鼻子深吸一口气,再用嘴巴慢慢呼出,就像吹蜡烛一样,通过调整呼吸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让产妇身心都得到放松。产前的这些准备,能让产妇在正式分娩时少一份慌乱,多一份笃定。

  产中:用节奏感化解疼痛焦虑。进入产程后,宫缩的疼痛会逐渐加剧,产妇很容易失去节奏,甚至大喊大叫消耗体力。这时候,助产士的“节奏把控”就成了关键。他们紧握产妇的手,坚定喊口号:“宫缩来了,吸气——呼气——再坚持10秒”,随宫缩强度调整语速,宫缩强时放缓给力量,间隙时轻快说“休息一下,喝口水,下一波更有经验”。这种有节奏引导让产妇注意力集中在“配合”而非单纯感受疼痛。当产妇疼得想放弃时,助产士会用“具体化鼓励”代替空泛的安慰:“你看,刚才宫缩时你坚持了30秒,比上一次进步了!”“宝宝的头已经往下走了,再用两次力就能看到头发了”。这些看得见的进展,比“加油”更有说服力。遇到产妇紧张得全身僵硬时,助产士会帮她按摩腰部和大腿,并安抚“放松膝盖,别绷那么紧,你越放松,宝宝越容易下来”。手指按压腰部力度随宫缩变化,宫缩时加重按压缓解酸胀,宫缩停时轻揉放松肌肉。这种身体接触带来的安全感能快速安抚产妇情绪。

  关键时刻:用专业性稳住阵脚。分娩过程中难免出现突发情况,比如胎心突然变化、产妇体力不支,这时候助产士的冷静就是最好的“镇静剂”。产妇因疼痛用错劲时,助产士及时纠正,告知“现在先别用力,像哈气一样把力气放出来,不然宫颈会水肿”,并把手放在产妇腹部,指导产妇在宫缩时以动作配合语言指导发力。若出现胎心减速,他们一边调整产妇体位(如侧躺、抬高臀部),一边安慰“宝宝有点调皮,换个姿势他就舒服了,别担心,我一直盯着监护仪呢”,既处理问题又安抚情绪。在关键的娩出阶段,助产士用简洁指令把控节奏,如“深吸气——抬头——准备好,现在用力!”,让产妇明确该做什么。宝宝头即将娩出时,她们会说“慢慢哈气,像小狗哈气一样,别用力过猛”,同时用手保护会阴,确保安全并给予明确指引。

  产后:用温暖感抚平身心疲惫。对产妇来说,助产士既是技术指导者,也是心灵陪伴者。宝宝出生时,产妇常筋疲力尽,此时助产士的关怀从“引导”变为“安抚”。他们先将宝宝擦干放在产妇胸前,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同时夸赞产妇,让其感受成就感。之后帮产妇清理身体、换床单、擦脸。对情绪敏感的产妇,助产士会多陪伴几分钟,告知刚生完累正常、宝宝很乖,让其好好休息;若产妇因侧切疼痛皱眉,会解释伤口疼但已处理好,明天会好很多。这些话可缓解产妇产后情绪波动,让其感受“被重视”而非“被忽视”。助产士的护理不仅是技术操作,更是“人与人的温暖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