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的脑血管疾病,常导致患者肢体、语言、认知等功能障碍。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许多患者和家属往往不知所措。但医学研究表明,脑卒中后存在康复黄金期,若能抓住这段关键时间进行科学康复,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将事半功倍。
认识康复黄金期:争分夺秒,把握时机。脑卒中康复黄金期一般指发病后的6个月内,其中前3个月尤为关键,被称为“超早期康复期”。在这段时间里,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受损的神经细胞有可能通过侧支循环等方式建立新的连接,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就像一棵受伤的树苗,在刚受损时给予精心照料,它更有可能重新茁壮成长。错过黄金期,康复效果会大打折扣,患者功能恢复的难度将显著增加。例如,患者张先生在脑卒中发病后第2周就开始接受系统康复治疗,3个月后已经能够独立行走;而患者李女士因未及时重视康复,6个月后才开始干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远不如张先生。
运动功能康复:循序渐进,重塑力量。(一)卧床期:早期被动活动。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就应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卧床期患者肢体无法自主活动,家属或康复治疗师要帮助其进行被动运动。活动顺序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如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髋关节的屈伸、内旋、外旋等,每个动作重复5到10次,每天2到3组,同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肢体摆放姿势,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比如,在患侧肩部垫薄枕,使肩部前伸;在足底放置足托板,维持踝关节背屈。(二)离床期:主动训练与辅助练习。当患者可以离床时,开始进行坐起、站立、行走等主动训练。先在床边进行坐起练习,患者双手交叉握住,健侧带动患侧,利用上肢力量缓慢坐起,适应后逐渐延长坐立时间。接着进行站立训练,从扶床站立到靠墙站立,再到独立站立,家属要在旁边做好保护,防止摔倒。行走训练初期,借助助行器或在他人搀扶下进行,练习迈步、重心转移等动作。可以在地面贴上线条,帮助患者保持直线行走,也可设置障碍物,锻炼其绕障能力。
语言功能康复:多说多练,唤醒表达。30%到40%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语言障碍,表现为说话不清、理解困难等。在康复黄金期,语言训练需“多说多练”。对于表达困难的患者,可从简单的单字、词语开始练习,如“吃”“水”“好”,逐渐过渡到短句、长句。家属可以准备图片卡片,让患者说出卡片上的内容,进行命名训练。对于理解障碍的患者,采用指令训练法,从简单指令如“抬手”“闭眼”开始,逐渐增加指令的复杂性。
吞咽功能康复:科学训练,保障进食。吞咽障碍会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增加误吸风险。康复训练包括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基础训练如口腔肌肉按摩,用冰棉签刺激面颊、舌根等部位,增强口腔感觉;进行鼓腮、吹口哨等动作,锻炼面部肌肉和唇部力量。摄食训练时,选择合适的食物性状,从糊状食物开始,如米糊、土豆泥,一口量控制在5到10毫升,逐渐增加。进食时采取坐位或半卧位,身体前倾30度,利用重力帮助吞咽。若患者吞咽困难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鼻饲或胃造瘘维持营养。
心理康复:驱散阴霾,重建信心。脑卒中患者常因身体功能受损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康复积极性。在康复黄金期,心理干预不可或缺,家属要多陪伴患者,耐心倾听他们的感受,给予鼓励和支持。可以为患者播放轻松的音乐、组织家庭聚会,营造温馨的氛围。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如参加康复病友交流会,分享康复经验,互相鼓励。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心理疏导和治疗,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树立康复信心。
脑卒中康复黄金期稍纵即逝,抓住这段宝贵时间,通过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患者将更有机会回归正常生活。希望每一位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都能重视黄金期,行动起来让生命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