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9版 科普

结肠镜检查中护士应如何协助患者减轻不适感?

□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 田玲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7月17日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一根带有摄像头的柔软管子从肛门插入,逐步观察肠道黏膜状态。尽管现代医疗技术已大幅降低检查的痛苦,但侵入性操作仍可能引发患者焦虑或不适。护士作为检查中的关键角色,需通过科学护理措施协助患者减轻不适,提升检查体验。

  检查前:准备指导。饮食与肠道准备指导。肠道清洁度直接影响检查效果。护士需提前告知患者饮食禁忌:检查前1天避免高纤维食物,改食低渣饮食(如白面包、米饭、面条),检查当天禁食禁水,检查前6到8小时开始口服泻药清洁肠道。对于需口服泻药的患者,护士需明确服药时间(如检查前4到6小时)、剂量及注意事项(如可能出现恶心、腹痛),并强调排便至清水样时方可达到清洁标准。若清洁效果不佳,可能需追加灌肠。体位与药物准备。护士需指导患者检查时采取左侧屈膝卧位,双腿微曲,双手自然置于胸前或身体两侧。此体位便于医生操作,同时减少腹部压力。对于肠道痉挛高风险患者,护士可遵医嘱术前10分钟静脉注射丁溴东莨菪碱20mg。

  检查中:体位调整与动态观察。体位调整与辅助按压。结肠镜检查需根据肠道走行调整患者体位。护士需协助患者保持左侧卧位,并根据医生指令调整姿势(如翻身至仰卧位或右侧卧位)。在肠管弯曲或粘连处,护士需配合医生进行腹部按压,以减少肠管打褶,帮助内镜顺利通过。按压时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压迫过重引发疼痛。呼吸指导与情绪安抚。检查过程中,护士需指导患者深呼吸以放松腹部肌肉。例如,提醒患者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缓慢放松,避免屏气或快速呼吸。若患者出现腹胀、便意或轻微疼痛,护士需及时解释这是注气扩张肠腔的正常反应,并鼓励患者通过深呼吸缓解不适。生命体征监测与应急处理。护士需全程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心率加快或呼吸急促,需立即通知医生暂停操作,并评估是否需吸氧或调整药物剂量。此外,护士需关注患者主诉,如疼痛部位、程度及持续时间,及时反馈给医生以调整操作手法。

  检查后:恢复指导与并发症预防。身体清洁与舒适护理。检查结束后,护士需用柔软纸巾帮助患者清洁肛门及肛周皮肤,避免残留消毒液引发刺激。对于因注气导致腹胀的患者,护士可指导其通过缓慢行走或腹部按摩促进排气,缓解不适感。同时,患者清醒且无吞咽障碍即可进食清淡饮食。行息肉切除者需遵医嘱延迟进食。并发症观察与处理。护士需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痛、便血、发热等症状。若患者出现持续性腹痛或便血,需警惕肠穿孔或出血风险,立即通知医生进行评估。对于行活检的患者,护士需解释活检的必要性(如排除恶性病变),并告知其轻微腹痛或少量便血属正常现象,若24小时后仍有出血或出现血块,需立即返院就诊。活动与饮食指导。建议患者检查后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举重),可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饮食方面,需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酒精,以免加重肠道负担。对于需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如息肉切除),护士需详细说明术后用药、复查时间及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理解并配合。

  特殊患者群体的护理要点。老年或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对于高龄、心脏病或高血压患者,护士需在检查前评估其心肺功能,检查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吸氧。操作时需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牵拉肠道引发不适。儿童或青少年患者。儿童患者通常需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检查,护士需配合麻醉师做好术前禁食和术后复苏护理。孕妇患者。孕妇原则上避免结肠镜检查,确需进行时应由胃肠科与产科医生共同评估,操作时采用最低必要注气量。

  结肠镜检查的舒适度不仅依赖技术,更需护士通过科学护理措施提升患者体验。通过细致的护理配合,可有效减轻患者不适,提高检查成功率,为肠道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