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疾病是很多人挥之不去的阴影,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这些病让患者呼吸不畅,生活质量大打折扣。肺部康复训练就像是给肺部做“健身操”,帮助患者改善呼吸功能,增强肺部的耐力和活力。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自如地呼吸、享受生活。
呼吸技巧训练。(一)腹式呼吸。主要通过腹部的起伏来控制呼吸,患者先找一个舒适的姿势(可以坐可躺),将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吸气时,用鼻子慢慢吸气,尽量让腹部向外鼓起,感受腹部的膨胀,这时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用嘴巴缓缓呼出,同时腹部向内收缩,就像在把肚子里的气挤出来一样。每次练习5到10分钟,每天练习3到4次。(二)缩唇呼吸。缩唇呼吸的姿势也比较随意,患者可以坐、站或躺。先用鼻子自然地吸气,然后把嘴巴噘起来,就像吹口哨或者吹蜡烛时的嘴型一样,慢慢地用嘴巴呼气。呼气的时间要比吸气的时间长一些,大概吸气2秒,呼气4到6秒。这个过程要保持呼吸均匀、缓慢,不要憋气或者用力过猛。每天练习3到4次,每次5到10分钟。
运动训练。(一)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肺部康复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像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都是很好的有氧运动方式。以步行为例,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步行速度和距离。刚开始可以走得慢一些,距离短一些,比如每天走10到15分钟,然后逐渐增加到30到45分钟。体力较差的患者可以选择在室内走动,或者在小区里慢慢散步。(二)抗阻运动。主要是锻炼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对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也有很大的帮助。常见的抗阻运动有举哑铃、拉弹力带、做俯卧撑等。以举哑铃为例,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重量,一般从轻重量开始,比如0.5到1千克。双手握住哑铃,手臂自然下垂,然后慢慢向上举起,到肩部水平位置,再缓慢放下。每次练习10到15次,每天练习2到3组。
气道廓清训练。(一)胸部叩击。对于一些痰液比较多、咳痰困难的患者,胸部叩击是一种有效的气道廓清方法。患者可以坐在椅子上或者躺在床上,家属或者医护人员站在患者的一侧。用手掌将手指并拢,呈杯状,利用手腕的力量,有节奏地叩击患者的胸部。叩击的顺序一般是自下而上、由外向内,避开乳房、心脏等重要部位。每个部位叩击1到3分钟,每天叩击2到3次。叩击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太轻起不到效果,太重可能会让患者感到不适甚至受伤。胸部叩击能够使痰液松动,更容易被咳出,有助于保持气道的通畅。(二)体位引流。体位引流是根据患者病变的部位,采用不同的姿势,利用重力作用,使痰液更容易流出。比如,如果患者的病变部位在肺部的上叶,可以让患者采取头低脚高的姿势,趴在床上,胸部悬空,这样痰液就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大气道,然后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如果病变部位在肺部的下叶,可以让患者采取头高脚低的姿势,仰卧在床上,臀部抬高。体位引流的时间一般每次15到20分钟,每天1到2次。
注意事项。首先,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不能盲目地照搬别人的训练方法。其次,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一开始可以从简单的训练开始,随着身体的适应,再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难度。如果在训练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如呼吸困难加重、心慌、头晕等,要立即停止训练并及时向医生反映。此外,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同时,要坚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和康复训练方案。
总之,肺部康复训练对于肺部疾病患者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通过呼吸技巧训练、运动训练、气道廓清训练多方面的综合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让患者能够更加自信的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