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3版 科普

消毒供应室如何选择和使用医用清洗剂?

□柳州市鹿寨县人民医院 林竹川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7月17日

  在消毒供应室中,医用清洗剂的选择和正确使用是保障医疗器械清洁与安全的第一步。清洗是灭菌前的重要步骤,只有在器械表面完全去除血渍、组织残留等有机物后,后续的消毒或灭菌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医用清洗剂的基本分类。医用清洗剂依据用途和成分可分为酶类清洗剂、中性清洗剂、碱性清洗剂及专用清洗剂,每一种清洗剂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适用范围。酶类清洗剂主要用于去除血液、体液及其他含蛋白质的有机污物,通常含有蛋白酶、脂肪酶等成分,能够高效分解蛋白质和脂类,是器械预处理的常用选择。中性清洗剂则较为温和,适合各种材质的器械,不易损伤精密器械和镜片表面,因此在手术器械清洁中应用广泛。此外,中性清洗剂对大多数污物也有较好的清洁效果,且较为环保。碱性清洗剂因其较强的去污能力,特别适合金属材质的器械,可有效去除顽固的污渍和油脂。需要注意的是,碱性清洗剂可能对某些敏感材质有腐蚀性,因此在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器械材质,以免损伤器械。为特殊材质器械设计的专用清洗剂则能够满足不同器械的清洁需求。

  选择医用清洗剂的考虑因素。器械材质是选择清洗剂时的重要因素。不同材质的器械对清洗剂的耐受性不同,过于强烈的清洗剂可能会损害精密器械或敏感材质。比如,碱性清洗剂适合清洁不锈钢等金属器械,但对一些特殊合金、塑料或镜片类器械则可能有腐蚀作用,因此需谨慎选择。器械上的污物类型也决定了清洗剂的选择。对于带有血液、体液等蛋白质成分的器械,酶类清洗剂效果显著,因为它们能分解蛋白质和脂类;而含有油脂或碳水化合物残留的器械则可能需要使用去污力更强的清洗剂,以确保彻底清洁。清洗方法是影响清洗剂选择的另一个因素。消毒供应室常使用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等方式,不同方式对清洗剂的要求不同。超声波清洗通常配合低泡沫的清洗剂,以保证超声波的稳定传导,而手工清洗则可以选择更为丰富的清洗剂种类。

  医用清洗剂的使用注意事项。在消毒供应室中,医用清洗剂的使用需特别注意各项细节,以确保清洗效果和器械的安全。清洗剂的浓度和剂量必须严格按照产品说明进行控制,浓度过高可能会损害器械材质,而浓度过低则可能影响清洁效果。不同清洗剂对水温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许多酶类清洗剂在较高温度下效果会减弱,因此要根据清洗剂特性调节水温,使其发挥最佳清洁作用。清洗时间的控制同样重要,每种清洗剂的作用时间不尽相同,清洗过程需确保清洗剂有足够的时间分解和去除污物,尤其在自动化清洗设备中,时间设定需符合器械清洁要求。使用清洗剂后,必须对器械进行彻底冲洗,以防清洗剂残留,特别是对化学性质活跃的清洗剂,残留可能对后续的消毒或灭菌过程造成干扰,甚至可能影响患者安全。在使用清洗剂时,工作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佩戴防护手套、口罩等,以避免清洗剂对皮肤和呼吸道的刺激。同时,清洗剂的储存也需要严格遵循产品说明,清洗后残液的处理还需遵循医院的废弃物处理规范,避免污染环境。

  清洗剂的安全与环保注意事项。医用清洗剂的安全和环保使用在消毒供应室工作中至关重要,既关系到工作人员的健康,也对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在使用清洗剂时,首先要确保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到位。医用清洗剂可能含有刺激性或腐蚀性成分,因此操作时需佩戴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防止清洗剂接触皮肤或吸入挥发物,以降低健康风险。工作区域的通风也需保持良好,避免清洗剂挥发后在空气中形成高浓度,影响呼吸道健康。在清洗剂的存放上,必须严格遵循产品标签的储存要求。许多清洗剂对温度和光线敏感,储存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以免导致清洗剂分解或失效。清洗剂应存放在指定位置,且应避免与不相容的化学物质同处一室,防止意外化学反应。此外,定期检查清洗剂的有效期,过期的不可继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