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性生殖系统中,前列腺是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腺体,却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如同一个“守门人”,位于膀胱下方,环绕着尿道,参与精液的组成,对男性的泌尿和生殖功能有着深远影响。然而,这个小腺体却常常被各种疾病困扰,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问题屡见不鲜,给男性的健康带来诸多威胁。了解这些常见前列腺疾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重视早期干预,对维护男性健康意义重大。
前列腺增生:不容忽视的“老年病”。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升高。有数据显示,50岁以上男性中,约有一半会出现前列腺增生的相关症状,而到了80岁,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0%。前列腺增生症状主要体现在泌尿系统。早期患者可能尿频,尤其夜间排尿次数增多,影响睡眠质量。原因是增生前列腺压迫尿道,使膀胱内尿液不能完全排出,有效容量减少,导致排尿次数增加。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排尿困难,表现为尿流细弱、射程短,需用力排尿且时间延长。部分患者会出现尿潴留,即尿液无法排出,引起下腹胀痛,带来极大痛苦。诊断前列腺增生并不复杂。医生通常会先进行详细的问诊,了解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频率等情况。随后会进行直肠指检,通过手指触摸前列腺,判断其大小、质地、有无结节等。此外,超声检查也是常用的诊断方法,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前列腺的大小、形态以及是否存在残余尿。尿流率检查则能评估患者的排尿功能,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前列腺增生治疗需根据患者病情轻重选择合适方法。症状较轻患者,可先观察等待、定期复查,同时调整生活习惯,如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避免久坐。当症状影响生活质量时,常用药物治疗,如α受体阻滞剂可缓解尿道阻力、改善排尿困难,5α还原酶抑制剂能缩小前列腺体积。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反复尿潴留、膀胱结石等)的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其创伤小、恢复快。
前列腺炎:青壮年男性的“隐形杀手”。前列腺炎并非中老年男性的“专利”,在青壮年男性中也较为常见,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前列腺炎症状多样,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前列腺炎起病急,患者有高热、寒战,下腹部及会阴部剧痛,伴尿频、尿急、尿痛,甚至排尿困难或尿潴留。而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缓和但持续久,主要是会阴部、下腹部、腰骶部隐痛或坠胀,常见尿频、尿急、尿不尽,部分患者还有性功能障碍及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诊断前列腺炎需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医生会做直肠指检,了解前列腺大小、质地及有无压痛。前列腺液检查是重要依据,通过检查白细胞、卵磷脂小体数量判断有无炎症。此外,尿液检查、细菌培养等有助于明确病因,区分细菌性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炎治疗方法因类型而异。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主要用抗生素治疗,先静脉给药,症状缓解后改口服,疗程要足够长,防止转慢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也用抗生素,疗程较长,还可配合α受体阻滞剂、植物制剂等缓解症状。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以改善症状为主,包括热水坐浴、前列腺按摩、物理治疗等,同时要调整生活方式,避免久坐、憋尿,保持规律性生活,忌辛辣食物。
早期干预:守护前列腺健康的关键。无论是前列腺增生还是前列腺炎,早期干预很重要,早期发现和治疗可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那么,如何早期发现呢?男性要关注自身身体变化,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泌尿外科就诊检查,以便尽早明确诊断。此外,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前列腺疾病的重要方式,建议40岁以上男性每年进行一次前列腺相关检查。同时,日常生活中要做好前列腺保养,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久坐、适当锻炼;合理饮食,多蔬果、少辛辣、戒烟限酒;保持规律性生活;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泌尿系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