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版 科普

运动是“天然降糖药”!糖尿病人该怎么动?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7月17日

  □醴陵市精神病医院 杨黄华

  “迈开腿”这句话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可不是随便说说。运动能像胰岛素一样帮助身体利用葡萄糖,还能改善胰岛素抵抗,让血糖更平稳。但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可不是“瞎动”,选对方式、掌握技巧才能既降糖又安全。

  运动降血糖:这三个“魔法”要知道。运动对血糖的调节作用体现在身体运转中。首先,运动时肌肉收缩激活葡萄糖转运蛋白,可直接将血液中葡萄糖“拽”进细胞供能,降低血糖,因为肌肉消耗葡萄糖多。其次,长期运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如同给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松绑,让胰岛素更顺利打开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通道。最后,运动能调节体内代谢,减少脂肪特别是内脏脂肪堆积,过多脂肪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研究显示,每周坚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能降低0.5%到1%,效果相当于额外增加一种降糖药。

  三类黄金运动:糖尿病患者照着练。(一)快走:最安全的“入门款”。快走是适合多数糖尿病患者的“友好运动”,强度适中、关节压力小,随时可开展。建议每天走30到45分钟,步频每分钟100到120步,以微微出汗、能正常说话但不能唱歌为宜。例如晚餐后半小时,穿舒适运动鞋在小区散步,可消耗餐后血糖,避免久坐致代谢减慢。此外,快走时要抬头挺胸、双臂自然摆动,避免含胸驼背,以防拉伤腰部肌肉。(二)游泳:关节“零负担”的降糖高手。游泳时身体漂浮水中,关节压力近乎为零,适合体重较大、有关节炎或足部问题的糖尿病患者。水的阻力让全身肌肉参与运动,每周游3到4次,每次20到30分钟,降糖效果与快走相当。自由泳、蛙泳、仰泳均可,但要避免憋气,憋气会使血压瞬间升高,对合并高血压患者有风险。此外,因糖尿病患者免疫力弱,游泳前后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三)抗阻训练:给血糖上“双保险”。很多糖友只知有氧运动能降糖,却忽略抗阻训练重要性。抗阻训练(如举哑铃、弹力带练习、深蹲等)可增加肌肉量,肌肉越多,静止时消耗葡萄糖越多,如同身体的“血糖调节器”。建议每周进行2到3次抗阻训练,每次针对腿部、背部、胸部等大肌肉群做3组练习,重复10到15次,如徒手深蹲、坐姿抬腿、弹力带扩胸等。刚开始用小重量,再慢慢增加强度,避免拉伤。

  运动前中后这些细节决定安全。(一)运动前:做好“侦察兵”。运动前要测血糖,低于5.6mmol/L先吃碳水(如半块面包、10颗葡萄)防低血糖;高于16.7mmol/L且有酮体时暂停运动,以免加重代谢紊乱。穿宽松透气衣服和防滑鞋,尤其保护双脚,因糖尿病患者足部感觉差,鞋子不合脚易磨泡感染。此外,最好随身携带糖果和写有“我是糖尿病患者,如出现头晕出汗请帮我喂糖”的卡片,以防意外。(二)运动中:学会“听身体说话”。运动时保持呼吸平稳,出现心慌、手抖、出冷汗(低血糖症状)或胸痛、头晕、视物模糊,立刻停下休息。若是低血糖,赶紧吃15克碳水化合物,15分钟后测血糖,正常方可继续。避免在极端天气(高温、严寒、雾霾)运动,夏天选早晚时段,冬天注意保暖,雾霾天改在室内进行。(三)运动后:做好“收尾工作”。运动后别马上坐下,慢走5分钟放松身体。及时补充温水或淡盐水,别喝含糖饮料。运动1到2小时后再测一次血糖,记录运动前后血糖变化,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和时长。此外,每次运动后检查双脚有无红肿、破损,有问题及时处理。(四)特殊情况,运动要“踩刹车”。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适合运动,像血糖极不稳定、有严重并发症(肾衰竭、心衰、足部溃疡)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运动计划。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宜选散步、孕妇瑜伽等温和运动,避免剧烈动作。老年患者运动强度别和年轻人比,以“运动后不疲劳”为标准,如每天分3次,每次走10分钟,效果和一次30分钟相同。

  总之,运动对糖尿病治疗有益,但不能替代药物。只有将运动、饮食、药物结合,才能稳定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