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版 科普

科学监测雾化疗效:让宝宝远离喘息性支气管肺炎

□贵港市人民医院儿科 黄月娇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7月17日

  每到秋冬季,儿科门诊总会迎来一波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患儿,很多家长心中都有疑问:“医生给开的雾化真的有效吗?为什么症状反复?”其实,雾化吸入确实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方法,但科学监测疗效同样不可或缺。只有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持续观察疗效、按疗程规范完成治疗,才能真正帮助宝宝恢复健康,远离反复发作。

  雾化吸入为什么这么重要?喘息性支气管肺炎,通俗来说就是小儿支气管和肺部发生感染和炎症,导致气道狭窄、水肿,分泌物增多,引起反复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难。与成人不同,婴幼儿的气道本身就狭小,黏膜嫩、免疫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因此一旦感染病毒或细菌,很容易形成持续的炎症反应。雾化吸入可以将药物直接雾化成微小颗粒,通过呼吸道沉积在气管和支气管,迅速发挥局部消炎、扩张气道、祛痰作用,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雾化用药剂量低、全身副作用小,是儿童呼吸道治疗的首选途径。

  治疗有效性如何判断?很多家长觉得“咳嗽好了就行”,但实际上表面症状缓解并不代表气道完全康复。残留的炎症和高反应状态依旧可能在短时间内引发新的发作。因此,科学监测疗效非常关键。家长在家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雾化疗效。症状改善:每次雾化后,注意观察宝宝呼吸是否平顺、喘息声是否减轻、夜间咳嗽是否减少。呼吸频率:正常婴幼儿安静时呼吸在每分钟30到50次。如果治疗后呼吸明显减缓、呼吸不再费力,是有效的表现。精神状态:呼吸改善后,孩子精神状态、进食情况往往好转。听诊评估:在医院随访时,医生会听诊肺部,判断痰鸣音、喘鸣音是否减弱或消失。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家长务必坚持按疗程用药,即便症状缓解也不要随意停药,以免炎症残留导致二次发作。

  雾化治疗要避“坑”。设备选择:选用合格的雾化器,定期消毒清洗,防止交叉感染。用药剂量:严格按照医生处方配药,不可自行加量或减少。面罩佩戴:要保证密封贴合,避免药雾泄漏。姿势和情绪:雾化时尽量让宝宝坐位或半卧,保持安静平稳呼吸。疗程完成:不要觉得“好了就不做”,疗程完整才能巩固疗效。如果发现宝宝雾化后咳嗽加剧,不代表疗效不好,很多时候是药物刺激引起痰液稀释排出的正常过程。通常1到2天内症状会逐步减轻。

  如何防止反复?除了科学的雾化治疗,平时的综合护理同样重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洁:避免二手烟、粉尘和刺激性气味。适当加湿:干燥环境会加重咳嗽和气道敏感。合理饮食:多饮水,保证营养,增强抵抗力。及时就医:如果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口唇发紫,应立即到医院。对于反复发作的患儿,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制定长期管理计划,比如规律随访、肺功能评估、必要时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

  雾化疗效的家庭观察记录。为了更直观地判断疗效,家长可以制作一张观察表,每天记录:雾化次数;呼吸频率;咳嗽严重程度;夜间睡眠情况;食欲和精神状态,每次复诊时把记录表带给医生,有助于评估病情恢复进展。

  科学监测雾化疗效是帮助宝宝远离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反复发作的关键一步。只要家长配合医生,规范完成治疗,科学评估疗效,绝大多数孩子都能顺利康复,恢复正常生活。若在治疗中遇到疑问或突发情况,务必第一时间与专业医生沟通,共同守护孩子的呼吸健康。此外,家长也要保持耐心,认识到儿童支气管炎症恢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使短时间内症状消退,也需要持续一段时间的护理和观察,尤其是在换季、天气骤变、病毒流行期间,要加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适当的体育锻炼、规律作息、心理支持,都能提高孩子整体抵抗力,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复发风险。每一次科学的治疗和悉心的照护,都是宝宝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雾化不只是“做一做”,更是对未来肺功能的投资。守护孩子的每一次呼吸,就是守护他们无忧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