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不但会导致患者的脑部供血、供氧不足,还会进一步损害患者的脑部功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认知训练和康复措施可以有效帮助脑梗死患者恢复。因此,了解相关恢复措施对患者十分重要。
什么是脑梗死?脑梗死也称脑梗死或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血液供应受阻所导致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的脑血管疾病。当脑部血管中的血液流动受阻或是中断时,该区域的脑细胞就会因为缺氧和缺乏营养而死亡。该病常见于中老年人,此外,患有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或是心脏病时,也会加大发病概率。
认知训练和康复对脑梗死患者的帮助。(一)认知训练和康复的基本原则。认知训练是针对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进行的一系列专门设计的训练活动,通常认知训练主要有以下原则。①个体化:根据患者的情况不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制订计划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病情、认知损害程度等因素,进而选择出最适合的训练方法和内容。②渐进性:对患者的认知训练和康复内容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进行。以便于患者在不断地练习和训练过程中逐渐适应并提高难度,从而达到较好的恢复效果。③多元化:认知训练和康复不应该只靠某种特定的方法训练,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康复手段,包括但不限于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以及执行力等,从而帮助患者得到更好、更全面地训练。(二)认知训练的方式。①记忆训练:记忆训练包含图像化记忆、联想记忆以及反复训练。图像化记忆是将需要记忆的信息转化为生动的图像或是场景,便于患者回忆。例如在记忆电话号码时,可以将其转化为特定的图像或故事;联想记忆则是通过已知的信息和需要记忆的内容,形成记忆链条。例如记忆一个新的词汇时,可以将其与已知的事物或场景进行关联;而反复训练则是通过不断的重复训练,巩固患者的记忆效果。②注意力训练:首先可以让患者专注于某一目标,例如阅读、写作或是手工等,以锻炼患者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其次,通过减少外部干扰,例如选择安静的环境、固定的训练时间等,从而帮助患者更好地投入到训练中。此外,还可以让患者尝试同时处理多个任务,例如一边听音乐一边做手工,逐渐提高患者注意力的分配能力。③语言训练:对于脑梗死患者的语言训练,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例如通过让患者完成一些简单的语言任务,例如命名物品、复述句子等,来锻炼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训练患者一些发音技巧,并且鼓励其多进行口语练习,以改善患者的表达能力。此外,通过让患者听一些简单的指令或故事,可以训练患者的听觉和理解能力。④执行力训练:通过一系列针对性较强的训练活动,可以逐渐改善患者在注意力、反应速度以及任务执行等方面的缺陷,不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帮助其重新融入社会。在训练执行力时,可以训练患者的反应速度和任务完成效率。前者可以通过一系列快速反应的游戏或活动,锻炼患者的思维敏捷性。后者则可以设计一系列的生活场景,例如制定购物清单、时间安排等,逐步锻炼患者从规划到执行的全过程。(三)注意事项。①保持耐心:对患者进行认知训练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需要保持耐心的态度,积极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提高认知训练的效果。②避免过度疲劳: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遵循循序渐进、劳逸结合的原则,合理安排患者的训练时间和内容,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训练效果。③关注患者反馈:训练的过程中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馈,了解患者的需求和疑问,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训练计划。
认知训练与康复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系统且科学的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重建认知,恢复受损功能,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参与度。